江家果然很满意,只字不提让江达出师,而江达自己压根儿不懂,他觉得每个月三千块已经很多,不仅能让自己吃饱穿暖,还能负担弟妹上学,帮补家用。

第二年,曹记开了第一家分店,还是卖煎饼。

同年,第二家分店开到邻市。

江达作为曹记“第一徒弟”经常几个店面来回奔波,培训新厨师,指导煎饼技术,虽然小徒弟们做出来的和他相比还是差点味道,但几乎没什么区别,不是老饕根本尝不出来。

曹大勇看到了量化生产的可能。

他心里隐约有个计划,但距离付诸实践还差点勇气。

这时,他又遇到了之前那位指点过他的商人。

对方居然出自大名鼎鼎的“徽商”一脉,比起“浙商”的开拓创新、“晋商”的抱团江湖气,“徽商”则以小本生意做大做强和诚信经营为理念。

曹大勇受到了启发,决定再搏一搏。

两年后,曹记犹如雨后春笋在f市出现,逐渐有了现在连锁品牌的雏形。

彼时,江达十九,曹大勇也快四十了。

他一直没放弃自己生一个孩子继承衣钵的打算,可妻子就是怀不上。

两人去医院检查,发现是曹大勇的问题。

人到中年,生意蒸蒸日上,财富积累也越来越多,上天却断了他的香火,哪怕是个女儿也好啊!

曹大勇一度颓废。

这时,江达便入了他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