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粮食主要靠河道运输,如果漕运受阻,麻烦可就大了。

在大家伙儿收拾好东西要离开江宁的时候,胤祈终于克服了水土不服,可怜的九阿哥好不容易随驾来了次江南,愣是在织造府中一次门都没出过,简直是闻着伤心,见者落泪。

康熙要巡视运河,车队没有按着来时的路回去,而是绕到运河,顺着河道前行。

外面悄无声息开始下雨,胤禛拉上帘子不让风吹进来,不紧不慢的给弟弟们讲历朝历代如何治理黄河。

从上古神话到春秋战国,治水基本采用都是“疏通为主,围堵为辅”,大禹治水便是如此,将地形地势熟记于心,然后沿着低洼的地方,以人力硬生生将河道挖开,让黄河能够沿着原本的道路入海。

孟子有言,“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所谓的“道”,就是利用水往低处流的现象来治水,黄河淤泥多,将河道挖宽,水就能继续往大海的方向流,而不是走到半路就决堤。

但是人力毕竟有限,上游不断的有泥沙冲下来,拓宽河道治标不治本,等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姓越来越多,住在上游还好,下游的百姓简直苦不堪言,一旦遇到黄河决堤,身家性命就都保不住,于是,治水又变成了围堵。

所谓围堵,就是沿着黄河经过的河道,在岸边修筑堤坝,防止河水泛滥成灾。

但是黄河是条非常难缠的河,历年来频繁改道,修筑堤坝也要追着河道跑,尽管修堤很麻烦,该修还是得修。

据史书记载,大规模治理黄河是从两汉开始,那是的黄河已经成为地上悬河,不好好治理的话,情况就会和他们现在一样,年年发大水年年遭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