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页

李君佾眼里顿时神奇希望,满脸期待地看着孟茯,“什么法子?”

“让他们读书识字,懂得更多的道理。改变一个人不是你三言两语就能劝得了的?思想这种东西从小到大埋在那老大夫妻俩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你现在让他们分家,他多半觉得自己此举不孝顺,害怕别人戳脊梁骨。他家这三个孩子,如果一直继续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长大,那么以后就会坚定地认为他父母所做的一切,也是理所应当的,大人现在的模样,往后这就是孩子们的写照。”要孟茯说就是愚昧无知,只有读书才是唯一一条出路。

人不怕穷不怕没胆量,就怕没有自己的思想,甘愿做封建风气的奴隶。

李君佾犯难,“米饭都不让吃,读书尚且还要花银子,只怕他们祖母就更不会同意了。”叹着气,只觉得孟茯这办法等于没说。

孟茯如何看不出来他为何丧气?当下只耐心与他解释道:“其实这样的人家,世界上千千万万,人生来本就不同,有的天生豁达爽朗,有的便是你当下所看到的这般自私自利偏心。所以往后朝廷最好能在各州府县衙都开始自己的学府,但凡年满七八岁,便要统一送入学府之中读书学习,不让孩子去读书就罚银子。”

强制学习这个倒是好,可问题又来了,即便是朝廷强制老百姓们送孩子读书,但舍不得银钱的人家呢?于是提出疑问,“可姑姑,若像是眼前这种人家,他就是不舍得让孩子读书呢?”只怕宁愿让他们去做工挣罚款,也不会叫他们读书的。

孟茯看着一脸担忧的李君佾,觉得这真真是个好奇宝宝,但好学是好事情,正好现在还算得空,与他掰扯掰扯也行。

便道:“那就要看往后这朝廷谁执掌大权,若是贤德之人,便会想办法在不伤害老百姓利益的同时能充盈国库,到时候不但能四处建学府,还能让孩子们免费读几年。你要晓得,恰恰是你眼前所遇到的这种人家,就越是最喜欢占便宜的,这免费的上学,他若不送孩子去,只怕觉得白白损失了多少银子呢!所以这个难题就不攻自破了。”

没想到李君佾竟然还叹着气,“姑姑这样等于没说,朝廷哪里有多余的银子嘛,每年就靠着各种税赋,可是收回去还不够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