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准备得如此周全,这绝对不是临时起意来的。

若光其实已经来了好几天了,根本就没去沈巽那里上课,此刻见被孟茯抓到了,也不敢说谎,只好垂着头道:“阿娘,读书除了求功名利禄,光耀明楣,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将来能为天下百姓们做些什么。那日您的话孩儿深有感触,明明是上好的良田,可却只能产那么点粮食,所以孩儿想,若是还能真能改良种子,到时候便不指望能翻倍,但只要多了几成,也能多养活许多老百姓。”

若光满脸认真,“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才是国家之根本,如果老百姓吃不饱,又怎么可能穿得暖?吃不饱穿不暖,如何建设咱们大齐嘛?不管什么人,有怎样大的本事,可若吃不饱肚子,一切都是空谈罢了。所以儿子想,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老百姓,那如果有另外的路同样可以为老百姓谋福利,我就不用继续读书了。”

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孟茯都有些不忍心反驳他。可当下这个社会,他若是不读书,不求一个功名,将来做很多事情都不会方便,可能还会使得他空有拳脚而无法施展开。

就好像后世的学历做敲门砖一般。

所以耐心地跟他说道:“你的想法半点错都没有,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你将来要走多少弯路?别的也不说,便说你义父,他若是不去做这出使大辽的使节,那哈青马我就没有机会接触到,又说他不做这南海郡的知州,我又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就买下这一片山地少不得要被上头的官员为难几回了。”

“再有,你也不可能一直闭门造车,你需要懂得更多的知识,但是你的白丁身份会限制你出入朝廷的书库,那里有着民间你看不到的孤品典籍。”

若光抬头看着孟茯,似有些听进去了,但又有些没听进去。

这时候孟茯伸手将他有些歪了的草帽扶正,“书要读,但你对这些农作物感兴趣,也可以随时过来,但前提是不要耽误功课,知道么?”

若光最担心的,就是怕孟茯不让他再来这地里了,只叫他一味死读书。从前尚且还好,他想要考取功名,给孟茯挣诰命,可现在他更想培育出可提高粮食收成的种子。

所以现在听到孟茯其实并不阻拦他,也就笑了起来,“多谢阿娘,我明日就按时上课。”没课的时候,就来这地里继续研究。

孟茯见他愿意听话,心里也高兴,说了几句闲话,便交代着:“早些回去,莫要太晚了。”然后便去寻司马少熏。

她其实也没离开多久,可回来时,司马少熏已经拔了几十个甜水萝卜。

丫鬟不在,给她拿新的篮子去了。孟茯见了忙拦住,“你这是做什么?萝卜还能再长。”现在还算是幼年呢。

于是赶紧阻止。

可这些已经拔掉的,总不能丢了,只好收拾赶紧,带回去送各衙门里各官吏家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