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见过最有序的码头,尽管还没通航:码头附近修了条崭新的笔直平坦大道,一水的水泥沙铺面。即使风吹来,也无一丝暴土扬尘的肮脏,沿道有一家家店铺,已经开了张。
笔直的主街道,还有一条条纵身的大路,而各路口的店家边上,都有座供人休闲的石亭子,里面摆着石雕。一条条延伸出去的大道路标,俨然与店面有些关系。
舒善路、李记道,孙粮街……
康堆林街、杰列克仟、哈拉和佰~~~羯亲巷……
这充满西紫风情的街名,令英侯惊讶不已!
她年纪也不小了,却感身轻如燕,几个快步就进到舒善亭。
果然如她所料:这条路,乃舒家出资修缮,石雕上刻了详细事件:舒家收留的五千湖广流民,自愿移民至此地,舒家斥资帮助安顿,修大道,兴水利,开桑园……
英侯又跑了两条街,到康堆林街的石亭里看雕塑,只见上面写着这条街名的由来:
漠北白灾,雁庄漠北山城,收数万漠北牧民于暖棚,渡过严寒,幸免于难。
次年夏,康堆林城主送万匹大挽马,助雁庄修大道,兴水利,运沼气罐……
连续两年秋冬,送万名精壮抵达祖河,挖河渠,固河堤……有衣有饭,抗过饥荒,返回家乡。
“安侯,快来看,简直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