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希望阿姊能够大获全胜。和天下苍生以及社稷安宁比起来,皇位的分量实在是太轻了。朕记得先帝在的时候,曾北伐关外,当时明明有机会让胡虏一蹶不振,可勋贵们害怕兔死狗烹的结局,竟纷纷养寇自重——如果当初他们戮力一心,长业二十年又何必先帝再次披甲出征?更不至于有今日之祸。人有七情六欲,怀揣私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纵容私心害人害己。”
赵游舟朝着女皇纤瘦的背影一拱手,“臣明白。”
“不过朕也不是什么圣人,朕当然也会害怕。”嘉禾转过脸来,“长公主与朕的关系,就好比是河堤与黄河。天降暴雨,河水上涨,迟早会没过河堤,泛滥成灾。若想要在这场暴雨之后仍旧保住一方平安,最好就是趁着下雨的时候加固堤防。”
赵游舟毕竟年少,他听懂了“加固河堤”的意思,却不知道要如何执行,黑白分明的眸子里不自觉的流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嘉禾说:“或者,修渠分洪也是可以的。”
夏朝的可用将才不算少,大部分是经历过开国之战追随过先帝的老将,这些人嘉禾敬重他们,但不敢完全的信任他们。她的想法是借着大同城下的这一战,扶持起一批新的将领来。
她翻阅了天书,挑选出了在端和初年还未显达,却将在未来大放异彩的武官。并且用黄三审手下的锦衣卫查清楚了这些人的底细,这一次她离京,所带的军队之中就混进了她挑选出那批年轻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找机会将这些人送上战场,让他们立下功绩,从而可以堂堂正正的接受她的封赏,分去勋贵手中的兵权。
但计划设想起来容易,执行却有难度。首先要弄明白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创时事,天书上留下名字的名将,成名于不同的年岁、不同的战场,将他们集中在一起,统一丢到大同城下,未必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其次就是胡人南下会采取怎样的进攻方式——这点书上写的十分模糊。因此嘉禾这些天只能牢牢的盯着斥候送上的军报,分析当下的局势。
“陛下看起来很劳累。”赵游舟担忧的注视着嘉禾苍白的脸色。
嘉禾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管这么多。赵游舟本想上前搀扶她,却被嘉禾避开了。
“云微……怎么样了?”嘉禾这时忽然又问起了一个和前线毫无关联的问题。
赵游舟低头,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云女史这几天精神似乎不错,时常四处走走看看。不过具体的臣也不知道,臣一直陪在陛下身边。”
嘉禾在椅子上坐下,打开了眼前的奏疏,听闻这句话之后怔愣了一下,说:“将云微给朕叫来。”
这几天苏徽一直在躲她。
他在来宣府时被黄三审打伤,嘉禾于是便允他在自己的房中待着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