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史学研究者,他在接触史料的同时会自动在心中勾勒出历史人物的形象,有些形象单薄如纸片,有些则像是3d投影。根据后续所补充的史料,他会在大脑中断断续续的修改那个人的形象,就好比是雕塑家在不断的磨去石膏像中多余的部分。
夏文宗周嘉禾是苏徽耗费心血最多的研究对象,她的形象在苏徽心目中也是最为立体的。可是现在苏徽发现,他来到夏朝之后接触到的嘉禾,与他之前根据史料所在脑中还原出来的女帝有着极大的不同。
不同在哪,苏徽也暂时说不上来,但这份不同确确实实是存在的。总之他在短时间内发现了太多过去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没有记录的东西,这些都迫使他在自己心中重新塑造“周嘉禾”。
也许,形象塑造的失误是因为端和一朝史料的混乱和缺失。这点是史学界公认的事情了,由于周嘉禾女皇身份的特殊性,从而导致史官对她的记载也充满了前后矛盾与详略失当。
后人们有些竭力想要抹去她的存在,好自欺欺人的证明他们从来没有被一个女人统治过,有些则力图证明她昏庸、无能,最后他们废了她完全是替□□道,而不是谋逆犯上。
更要命的是夏文宗死后,夏朝经过烈宗一世便亡了,北京城中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混乱,紫禁城中的帝王起居注不少散逸民间,后来虽陆陆续续找回,却是真伪难辨。新的王朝出于种种目的,更改前朝的史籍是常有的操作,民间那些奇奇怪怪的传说、故事也成为了野史,混入浩瀚的端和文献之中充数。
苏徽才二十二岁,是年轻到不能再年轻的学者,他还有很长的学术之路要走,所以会对夏文宗的理解出现偏差,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对吧。
想来想去,苏徽把心中感觉到的那份异样归咎于学识不精。
端和一朝留下的史籍汗牛充栋,他这个年纪还只来得及接触其中一小部分,怎么能够就此认定自己对夏文宗算得上是了解了呢?这样未免也太傲慢了。
他从纠结的状态中解脱,重新坐起来整理搜集到的一手材料,ai询问他是否要将这些天的录像资料传送回二十三世纪,苏徽想了想,选择了否。
苏徽忙碌到半夜才睡去,第二天早上还得早起。
醒来的时候不出意外的看见了黑眼圈,他懒得在意,反正拖时空回溯装置的福,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是十五岁,十五岁的小少年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素质好到不得了,只要找机会好好补个眠,他照样能够精神起来。
干清宫寝殿内见到嘉禾的时候,不出意外的看见嘉禾的眼眶下也是一片淤青,原来他们两个昨晚都没睡好。
苏徽忽然想笑,怀疑再这样下去嘉禾就可以提早几百年推广烟熏妆了。
咳,眼下不是笑这个的时候。好好的青春期少女再这样晚睡早起、饮食不规律,那可真的要影响身体了。
苏徽走到嘉禾面前,为她梳头的女官见他过来,自然而然的将梳篦交到了他的手上。苏徽一愣,边学着女官之前的动作为嘉禾梳着发髻,边问:“陛下昨晚又没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