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某种特别的意义

虽然开荒不是为了殖民,但行径有相同之处,现在痛打落水狗当然绝不纵容,何况也不能坐视日军自给自足。

日军当然不肯放弃,同样想法设法地保护庄稼,这种对抗从投降前一直坚持到受降离开。

战争年代的对抗都是残酷的,宣布投降之前,任何人对日军农田的破坏都可能付出生命代价。

而日军投降之后、受降离开之前的两三个月里,则是人性与仇恨的对抗,某种程度上更加激烈而考验意志。

1945年8月曰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终于结束,但微山湖的斗争并未结束。

其实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当时曰本交给盟军的《投降书》说的是“日军无条件投降”,而不是“曰本无条件投降”,许多媒体的绝大多数叙述都不严谨,明显与事实矛盾却不自知。

曰本这个国家当然也投降了,但却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不追究天皇战争责任,并保留天皇制,为未来留下巨大隐患。

姜纹拍的《鬼子来了》的结尾部分很精彩,不过对受降的描述有瑕疵,当地的日军受降得太快了,几乎是第二天就进了国军的战俘营。

按照剧情,香川照之饰演的被俘日本兵与当地农民达成协议,用几车粮食换他的自由。

以姜纹为代表的农民相信了,于是把他放了,当时刚刚宣布战败的日军的确送来了粮食,不过却顺便将全村老幼杀了,然后一把火烧了村庄。

这显然是战争犯罪,然而转天姜纹找上门复仇时,日军已经受降,他反而因为残杀俘虏而被判处死刑,而执行死刑的恰恰是他放了的香川照之,一刀下去毫不犹豫地砍了头。

这部戏拍得很好,情节很震撼,不过日军当时恐怕没那么多粮食可送人,他们想要屠村也没必要带着粮食去。

当时中国战区日军受降的时间线拉得比较长,虽然8月宣布战败,但受降从京沪受降区的9月到青岛济南区的12月,前后有3个多月时间。

受降时间拖得太长,驻扎在山东的日军物资供应基本中断,日子就更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