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杨导的专业劲

……

杨树猛然惊醒过来,额头上都是汗。

《战士》已经开拍快一个月,他时常这样惊醒。

拍摄进度正常,但拍得很辛苦,杨树梦里都在拍戏、打仗。

三十五军从渡江到进南京用了三天,他拍了一个月还没占领总统府。

战斗基本发生在夜里,剧组自然也昼伏夜出,每天天快亮他才睡下去,中午就得起来继续工作。

根据战史国军第二十八、四十五、九十九军担任南京城防,其中第二十八军是南京政府末期的精锐部队,负责守备长江北岸的三浦桥头堡阵地。

三十五军根据华野命令在江浦渡江,正好杠上二十八军,打得很艰苦。

渡江时国军的舰艇不断用排炮轰击,妄图配合二十八军固守,战斗越激烈,自然也就越难拍摄。

沿江阵地失守后, 二十八军退入江浦城, 又在空军协助下固守, 三十五军攻坚两天阵亡数百人,于和炜就是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

所以为了尽快完成他的戏份,这些天除了拍渡江战斗还得拍攻城巷战,平湖影视城有民国街道,都能满足需要。

杨树自导自演,工作难度更大,好在有刘漫以及两个导演助理协助,几百人参与演出的群戏,现场指挥有条不紊。

拍摄顺利当然也离不开充足的前期工作,除了详细的分镜和拍摄计划,他对男主的表演也准备充足。

开拍前设计角色,他就把男主每一场表演都做好了预案。

创作是矛盾的,他一度想将男主设计成钢铁战士,如同古代侠客一般喜怒不形于色,酷酷地不苟言笑,仿佛任何事都了然于胸。

不过与刘漫、江诗语充分讨论后放弃了这个想法。

尤其是刘漫的建议值得参考:“男主经历十几年战争洗礼,无疑拥有钢铁般的意志,但也是普通人,应该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江诗语也说:“人物要有温度,别搞得现在某些剧中男主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所以为了丰满人物,最终杨树在这部电影有不少情绪爆发的戏,而且作了不同的表演设计。

按照剧情顺序大队长靳冬被曰本特工诱杀,收尸时仇恨愤怒地流泪。

攻打孟良崮战友欧壕牺牲,是不舍地流泪。

大军渡江,解放在即政委又牺牲了,是伤心遗憾地流泪,配合台词情感递进,表现得有层次而且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