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聪明超哥办事利索,没两天黑牛哥也打来电话询问《战士》的情况。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资本追逐,黑牛晨果然很机灵。
已经夜里九点多,刘漫赶拍一个广告还没回来,杨树坐在客厅里开着电视,屏幕上是大洋彼岸的选战新闻,有个金毛在声情并茂地演讲。
偎依在身边的江诗语把声音关小了。
“你消息可够快的, 我也就前两天和来玩的超哥说了。”
“我也是从他那听了只言片语,橙子映像已经投资了?”
“超哥对新作品感兴趣,都是朋友就一起玩耍了。”
黑牛晨听起来有点牢骚:“这种好事怎么没告诉我呢,上次来横店也没提。”
再兜圈子未免不尊重彼此的智商,杨树把废话都省了:“那时很多事还没定没法谈,到了时候你不来电话找我,我也会找你, 其实这部戏一开始就为你和超哥安排了角色,他已经接了, 有没兴趣听我介绍一下你的?”
黑牛晨的声音明显高兴起来:“当然感兴趣,不然打什么电话。”
为了拍好《战士》,杨树这半年翻阅了不少资料,发现网上充斥着大量不专业的文章,有些是心怀叵测故意扭曲,有些则是外行充内行胡编乱写。
包括后来拍的《长津湖》中,都有些镜头不够专业,比如为了好看而拍人海冲锋。
这就有点过分了,其实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班组穿插作战,当时有不少纪录片,找来看看就发现战场上都是分组行动。
人海冲锋是很不专业的送死行为,而且一旦冲起来很快营找不到连, 连找不到排,指挥体系就崩了。
而且战场对人类生理的极端考验,抗战期间许多战士体质偏差, 有时战场上一个几百米的穿插冲锋, 都有人心脏受不了而直接倒下。
所以那种撒了欢漫山遍野跑的太扯,谁也没那么好的体力,又不是跑完了就收工。
查阅美军的正规战史资料,也找不到我军搞人海战术的记录,反而是我们这边一直有人在说。
《战士》也要跑大兵团作战,不过杨树将兼顾画面震撼和历史真实,这是基本的尊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