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身份上的区别,让孙子看着和村子里的男孩儿有所不同,在阿锦四岁的时候,宋祖母一咬牙,把宋承送到了隔壁村的私塾去读书。
读书人都是斯斯文文。
如此,‘孙子’的一些异样,便也不会太打眼了。
当然宋祖母送宋承去读书,不过是为了遮掩一些东西,压根没指望宋承去考科举功名,毕竟考功名可有验身这一环节,到时候一准是要露馅。
到时候,全家都会跟着受累。
只是想着孙子读上几年书,到时候去县城里做个跑堂的小厮或者做个账房,安稳度日就好。
却没想到,宋承在读书上还真的是有两分天赋,连夫子也称赞,说他是可造之材,若是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尽可供一供,哪怕日后只是考上秀才,家里的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宋祖母自是不愿意,若真的是孙子,她自然是欢喜高兴,但她这个是孙女啊!
倒是宋娘子知道后,很是心动,一想到自己未来可以做秀才的娘,备受村子里的人敬重,在娘家那边也可以扬眉吐气,宋娘子的心里就一阵的火热。
宋祖母的意思是让宋承读到十岁,到时候,家里添点银钱,到县城里去寻一份活计,毕竟做账房,也是要有门道的,拜个师父,且有好几年要学呢?
但宋娘子却不愿意了,为此,她头一次忤逆了宋祖母的话,坚持要儿子继续读书,而宋承呢?她的心里也喜欢读书,虽然知道自己是女儿家,不可能去科举,但能多读两年也是好的,所以也恳求祖母,再让她读两年,她保证,只再读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