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页

他们完成了多转子的研发,将“红星一号”的制造工艺定位为三转子工艺,为发动机设计方面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像是风扇转速、风扇直径以及函道比等等方面的设计都得到了一定的减轻,并且还能够让低压压气机的转速不受风扇的肘制,得意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动机工艺,并为了追求风扇叶片能够拥有更高的转数、高大的机械强度、更长的叶片、更轻的重量的制造,他们自主研发了钛合金薄板这种材料,通过活性扩散焊接的方法而解决了发动机动力问题。[5]

不光如此,苏秋月还攻破了离心式压气机和轴流式压气机的搭配比例,研究出了更适用于发动机运转的组合压气机,并且尝试出了环形燃烧室的制造,虽然工艺略有些简陋,但原理却已经掌握在了华国的手里。

在苏秋月的带领下,尽管他们还没能将所有问题都一一攻克,没能真正完成发动机的制造。但仅凭这些,就足够华国在国际发动机的研究上迈进了一大步。

而现在,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完成最关键的涡轮,也就是涡□□和涡轮叶片的制造。

别看进度条已经拉长到了四分之三的位置,可越是最后的关卡才最是难以攻克的。

“……涡轮叶片和燃气导向叶片会成为燃烧室中高温高压燃气产生过程中直接遭遇冲刷的部分,所以它的制造必须得是极耐高温材料,而对于这个材料我建议可以使用之前已经被研究出来的高温合金进行尝试制造。但光靠它自身材料的耐高温能力还是有些不够谨慎,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进行对材料表面进行渗透、涂层的方法,以增加它的耐高温程度。”

面对众人的疑惑,苏秋月将自己早在之前大伙儿还都在忙着研究压气机的时候就已经利用系统空间的存在着手研究出来的“关于涡轮叶片和燃气导向叶片如何能够耐更高温度”的方法,也就是——“气体渗透法”

所谓气体渗透就是用金属蒸气来对叶片进行“蒸煮”在“蒸煮”的过程中各种合金成分会渗透到叶片的表层当中去和叶片表层紧密结合并改变叶片表层的金属结晶结构。[5]

苏秋月在同在场的同事们说明、解释了必须要保证耐高温材料的原因,并得到众人的支持与赞同以后,在场这些因不久前完成了环形燃烧室制作工艺,而休息了几天的团队成员们就开始寻找状态,准备新一轮,也会是他们这个项目团队对关于“红星一号”发动机研究、制造中所需要进行的最后一轮攻破工作了。

两年以来的相处让这群人都培养出了极大的默契,不用苏秋月安排,大伙儿就都各司其职,准备开始就自己擅长的方面开始研究工作了。

“林研究员。”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苏秋月在自己还没有离开实验室的时候,突然开口喊了一声在半年前就以其优秀的科研能力而破格加入到“红星一号”发动机科研小组的林七,问道,“我刚刚看你好像有话想说?如果是关于研究的事情,我希望你可以积极发言,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又多少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林七只温柔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和全然信任苏秋月的判断,跟随她研究脚步的态度。

但这样的表态在苏秋月看来却不尽如人意。

因为她发现,林七在加入到“红星一号”研究团队以来,对外表现出来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忠实可靠,办事妥帖又沉默寡言的样子。私下里和团队里的其他前辈同事们也都是交深言浅,聊得大多都是闲磕牙的话,但却没有任何人察觉到这一点,包括苏秋月。

一直到最近研究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就在眼前的消息让苏秋月有了些许喘息的机会以后,在休息的空档中,苏秋月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林七他几乎没有在公开场合下表达过自己的研究理念,他从来没说过他到底喜不喜欢研究。

林七这样的沉默总会让苏秋月多想。

她回想,他会不会是因为我在勉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