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这样的激动与各级领导示意的宣传都不是真的毫无意义地,而是有着其道理的存在。
要知道,一个在终于恢复的第一届高考中脱颖而出,以全科满分成绩横空出世的天才的出现,对于才经历了那宣传“学习无用论”让人“谈学色变”的十年浩劫,却又在结束以后,意识到他们已经落后太多太多,急于想要大跨步前进,来证明这十年并非没有意义,也总归是有收获,而不愿意甘落他人之后的华国人民而言,无疑是最令人激动,也最能够振奋人心的。
尤其是,这个天才还是农民子弟的身份,拥有数年不断求学的经历,以及一颗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热忱内心,还是为了解决蝗灾问题,而日夜不眠地研究出了“76杀虫剂”这个造福千万农民,解救土地的人!
当然了,那些在报道内容中所出现的夸张、煽情以及虚构的描写,虽然有些不符合现实情况,但这也是为了宣传,为了塑造出一个更符合人们内心对于天才的完美印象。
而事实上,在苏秋月尚未抵达的首都城里,随着报纸的发行,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苏秋月”这个名字,知道了她的身份、年纪,知道了她所取得的成就与为国家做出来的贡献,更是通过报纸,感受到了她那颗“爱国也爱学习”,热忱又赤城的心!
人们在看完报纸,了解苏秋月以后,都自发地掀起了一股“向苏秋月同志学习”的风潮。
这也是组织上如此宣传的目的。是非常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能够激励更多人内心热血,是有着让华国人民摒弃旧思想,明白学习重要性重要意义的宣传!
苏秋月:……你们,把手搁胸口上摸摸,我就问你们亏不亏心?!
撰稿人:……摸了,但是并没有。
但不管咋样,这报纸是发出去了,苏秋月也看到了,再怎么愤怒是也无济于事了,还不如想想措辞,怎么去跟报社要稿费和精神损失费呢。
不过在下车以后,苏秋月就知道,自己这一鼓作气去到报社的愿望是要破灭了。
因为,她看到熟人了。
还是不止一个的熟人。
……
对于他们一家打算搬来首都定居的想法,以及他们一行四个人从h省出发到抵达首都的时间,苏有粮是真的只在临出发前去了一趟邮局,给在首都的蔡校长发了一份电报说了这件事情,并且也真的真的……只告诉了他一个人。
毕竟在首都这边,苏有粮他们也只认识蔡校长一家,除了他们,也没有可联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