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然后,他们就开始仰着头看墙……墙上黑板写着的“今日菜单”了。

已经完全养成快速阅卷习惯的苏秋月是第一个看完菜单的。对此,她摸着下巴,在心里快速计算了一下后,认真对旁边的苏有粮和田凤娟说道:“爸妈,省城的国营饭店比咱们县里头的贵不少啊,这同样的菜有的要贵一两毛,有的要贵四五毛呢!要不说是省城,这物价都比县里头的高,这里头的一道菜钱,要是多点几道凑成的差价,在县国营饭店里就能够多一道菜的价格呢。”

同样意识到这一点的苏有粮有心想要跟苏秋月多说几句与学习无关,却与生活有关的内容,便开口解释道:“省城的物价的确是要比下边县、公社以及大队的高。但同样的,在省城里生活的人们也能够拥有更多工作就业的机会,而已经有工作的人,工资也是要比咱们的高啊。所以,和物价高相对应的,就是个人收入的增加。贵也是正常的。”

苏有粮给出来的解释通俗易懂,让一直都囿于课本知识,没太了解过生活方面讯息的苏秋月听了之后立马就明白了。

“所以,就是物价上涨,工资也会上涨……可是这样的话,人们的消费力是不会有改变的。”

“消费力……这是啥意思?”苏有粮对于苏秋月的说法有些好奇。

苏秋月边想边说道:“因为如果是工资上涨,物价不变,那么在涨了工资的人看来,就等于是物价在下调,这会让他们多出消费的念头,四舍五入就等于是刺激消费;或者说,如果物价上涨,工资却没有变化的话,大伙儿就肯定会选择省吃俭用,尽可能不去消费。而如果是一起变化呢,那么我觉得其实就没啥意义,因为该买的人还是买,不想花钱的人也还是不会花。”

对于经济学,苏秋月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不断学习的好处就是,她可以运用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迅速理解苏有粮的话,也可以用自己擅长数学的逻辑思维去思考这件事情。就像是苏秋月刚刚所说的那些话,就是她思考之后得出来的,属于她个人观点的想法。

而同样不懂经济学的苏有粮却从中提取到了自己想要的知识。

物价、收入、消费力……

或许,他可以利用县城与省城的物价差距,来进行自己的生意,再利用省城百姓手握住的更高的收入,以和县城做生意时一样的价格来这里,通过低价去刺激他们的消费能力,走一走“薄利多销”的路子……想到这里,苏有粮便越发觉得自己闺女是个真正的天才,不然的话,她一个小姑娘咋会懂那么多自己都没听过的事情呢?

对此,苏有粮是直接大手一挥道:“媳妇儿、闺女,你们俩都想好吃啥没?要是没想好的话,咱们就把黑板上面有的菜单都一样来一份!”

田凤娟:“……”啧,突然想扭扭手腕。

苏秋月:“……”我爸怕不是个大傻子?

于是,在田凤娟和苏秋月娘俩一个扭手腕的威胁下,一个同情目光的注视下,苏有粮的豪言壮语终究还是被反驳个彻底。

最后,他们也只是点了三碗米饭,一盆羊肉丸子汤,外加苏秋月喜欢的糖醋里脊,和田凤娟爱吃的素烩菜,作为来到省城游玩的第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