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页

为了能够更多地从民间找出人才,贺兰之有意为之隐匿了中国古代科举三年一考的规定,将科举定义为了一年一考的国考。

沈秋霖面向天下读书人所撰写关于贺兰之文章——又被沈秋霖私下称作贺兰丞相私生活记录(?)中,更是大肆笔墨宣言了贺兰之为科举制做的贡献。

由此而来,贺兰之在民间的声望一下子便高了起来,再加上他先前开仓济民的行为,几乎是将他在民间犯下强抢民女的名声一笔勾销了去。

尤其是在读书人之中,贺兰之都陡然上升到了极富睿智又关切爱民的形象。这一切还是因为贺兰之提供给他们进入中央效力于国家的机会的缘故。

在举国上下读书人期盼的目光中,增添了不少新科目的第二届科举紧锣密鼓地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举行。

贺兰之作为主负责选考项目的考官,本以为自然科学与明算不会被太多考生注意,却没料到在批卷时寻觅到了不少精通数理化的学子,这倒让他感到了十足的惊喜。

有这些人才在,点亮自然科学的科技树有望啊!

于是贺兰之赶紧赶忙地在科举放榜之后,把这些在自然科学方面极有天赋的学子们召集到了翰林院。

为了显示自己对这些知识分子们的尊重,贺兰之还特意亲自招待了这群还未获得一官半职的书生们。

跟在贺兰之后头的护卫苏诺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忍不住心疼轻声道:“这些凌杂的活儿怎能让大人来做?招待那些士人们由苏诺来做便可。”

贺兰之笑着摇了摇头,“读书人都是好面子的,我亲自招待他们便是想让他们知道,他们会获得足够的尊重。所以苏诺,这些活儿还是由我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