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但是谁都没想到,这位贵公子隔些时日居然重新又找上门来,而且开口就是想要徐良徽带兵前去营救穆弘文。

徐良徽听闻这样的话简直是在咬牙嗤笑,穆弘文当年也是放弃淇城数万百姓于不顾的人,凭什么现在他徐良徽现在要做这个好人,前去救穆弘文?

徐良徽自认还没有良善到这种地步,前去带兵包剿濮才良的府邸已经是他仁至义尽,现在居然还要让他兵行千里,去救曾经弃他的性命于不顾的穆弘文,实在是太可笑了。

如果徐良徽不前去淄州,而是等到京邑来旨到金陵,那时候的徐良徽再奉旨动身早就已经晚了。淄州的缺口一旦被打开,那么就算匈奴大军还没到京邑就被徐良徽和金乌卫合纵连横拦截下来,沿途的百姓肯定也会被大肆劫掠。

毕竟匈奴人作战,一直都喜欢以战养战。

而就算这样,徐良徽也只是因为没有京邑来旨,不敢轻易发兵而已,找不到任何错处。

但是一旦徐良徽不愿意前去援助穆弘文,那穆弘文就必定守不住淄州城,一群连战场都没有上过的新兵,如何能够和来势汹汹的匈奴大军相提并论,不过是……用命守城罢了。

宋临云当然了解穆弘文,如果淄州城破,那么匈奴大军必定是从穆弘文的尸体上踏过去的。无论是事关沿途百姓,还是为了穆弘文的性命,宋临云都必须要说服徐良徽前去淄州援助。

说来也简单,女相沈怀玉为何而死,顺着这条藤摸下去,很快就能找到当年峪城一战的蛛丝马迹,林瞻做事并非天衣无缝,只要做过的事情,必然会留下痕迹。

只需要告诉徐良徽,那年淇城被屠,根本原因不在于穆弘文见死不救,而是在于林瞻为了夺嫡,削弱穆弘文的势力,与外族勾结,意图使他焦头烂额,无力顾及朝中夺嫡一事。

徐良徽想到宋临云这个后生,明明不过是个弱冠少年郎,长相还这么地俊俏,但是说话却掷地有声道:“徐将军,我希望你明白。你出兵要救的,不是穆弘文,而是一生戎马的抚远大将军,是淄州到京邑路上的数十万百姓和不计其数的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