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举案齐眉,倒也不必相敬如冰,就算……至少也得等塔娜有了孩子。
虽然乐臻并不觉得生孩子是什么很愉快的事,但塔娜想有一个,她也不会煞风景地跑去劝人家不生。
两场大婚过去,又到了一年年底。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康熙先前送出去的“问卷”,陆陆续续也都收回来了。
这样长一段时间,三藩被平,台湾被收复,蒙古各部畏惧火铳火炮等物,又怕同三藩和台湾那样转眼便倾覆,半点不敢吭声。如今,距离秋闱只剩半年时间,这会儿,康熙自然是将大部分目光投向了科举。
而这样一位自亲政以来说一不二、心机手段样样不缺的皇帝,没几个朝臣有胆量违抗。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贪图权利、妄图站在康熙头上的辅政大臣鳌拜,这会儿坟头草都有一丈高了。
最重要的是,康熙亲政以来颁布的政令,无一不是为国为民。心系百姓的官员大多支持,贪官污吏不支持也无所谓,迟早会被康熙解决。
至于那些观念老旧的老臣,不知变通,一味守旧可不是什么好事。
官场上还是更需要年轻气盛、懂得机变的年轻官员,所以……
“所以日后还是整个退休制度吧。”乐臻真诚提议,“年纪大了就该退休养老享清福,而不是仗着资历在朝堂上倚老卖老。”
今天是她头一回上朝,科举改制一事,被康熙交由索额图负责,明珠和乐臻协助。
虽然已经铺垫了许久,但朝堂上宣布的时候,还是有不少老臣反对。康熙毫不手软当场罢了几位老臣的官职,结束了早朝。
“你说得对,等搞完科举这事,我就立个退休制度。”康熙觉得这想法很不错,确实可以有。
“我还以为反对的汉臣会多一些,没想到满臣竟也有不少不乐意的。”乐臻百思不得其解,毕竟参与科举主要还是的汉人,满人如纳兰容若这样走科举这个路子的才奇怪。
这样一来,是否改科举制度对这些满臣又有何影响呢?他们没有反对的理由吧。
“这些年,崭露头角的汉人臣子并不算少,科举改制,更多汉人有了崭露头角得到重用的机会,他们怎么可能不慌。”康熙嗤笑一声,很清楚那些反对的满臣是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