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出来了,而且,对方不知道什么原因,莫名很喜欢针对我。”乐臻实在摸不着头脑,“一开始就莫名其妙地针对我,但他针对我能有什么用?又不是说少了我一个他就能当皇帝。”
“大概是想着能带走一个是一个吧。”康熙试图揣测,却也不大在意,“不可能让他成功的。”
乐臻也不怎么在意,反正她不信原本就不成气候的蒙古部族能在这个大清提前做好准备的世界里,成功反清。最多也就是搞小动作恶心人,她无所畏惧。
第二天的祭祖,察哈尔亲王竟没整什么幺蛾子,乐臻提起精神防备了一天,无事发生。
祭祖结束后,还有一场围猎。比起祭祖,很明显围猎更容易出事。乐臻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选择——不上场。
不上场,那些人就不能在马匹上做文章,不能在猎场的猎物身上做文章,更不能在进入森林后找一帮会武功的人围攻她……
只要她足够苟,危险将永远慢她一步。察哈尔亲王还劝了她好几句想叫她参与围猎,被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身为御前侍卫,她就应该老老实实跟在康熙身边,片刻不离那种。
康熙并未下场,但是他也很有存在感。因为,大清参与围猎的人中,有那么几人的武器是火铳。
没错,旁人射箭,他们举火铳。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树林遮挡,蒙古亲王们看得眼睛都直了。火铳的准头明显不差,一个弹药射出来,那冲击力能直接将猎物爆头。
最关键的是,那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抬手间悠哉悠哉地打了几下,猎物就倒了几个,就算是再凶猛的动物也扛不住火铳的攻击。
“皇上,这是什么新武器吗,小王瞧着竟比弓箭还要好使?”一个蒙古亲王按捺不住,开口问道。
“不是什么新奇物件,火铳罢了,前朝就有。”康熙的语气轻描淡写,“朕瞧着有趣,便叫人试着改了改,如今这些用着还算不错,朕就随手赏赐了一些出去,不曾想他们竟连围猎都用火铳来。”
“可见他们重视皇上恩赏,围猎本也不曾有谁说一定要用弓箭。”蒙古亲王奉承道,“再者,皇上这火铳威力甚大,倒和小王先前见的完全不同。”
这番话说得好听,康熙很满意,也就宽恕了他言语中的试探,只随口道:“不过玩物罢了,比起火炮,火铳威力还是小了许多。”
这句话说出来,康熙像是自知失言,只专心看他们围猎,不肯再提半句火铳的事。蒙古亲王也懂得察言观色,笑着转移了话题,只在心中默默想着康熙口中的火炮。
康熙自然不可能和他们解释自己费了多大功夫才将火铳改造到这种程度,更不可能告诉他们这玩意儿目前还不能大批量生产。他想要达到的也就是一个震慑目的罢了,毫无疑问,现在已经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