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崔玉打断唐初夏。
“‘梨园汤武’之一的王瑶卿王先生嘛,王先生在京剧上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废除跷功,是,他是成功过,在那个年代,废除跷功比现在难的不是一点两点。我很敬佩王先生的勇气,但是,一码归一码,成功了又如何,没过多久跷功又重新回到了戏台上呀……”
这话宛若一盆冷水浇在唐初夏的脑门上,瞬间令她醍醐灌顶。
是啊,王先生以一己之力废除了跷功,可那也只是暂时的。
跷功重现戏台,说明什么,说明戏台需要它,一个被观众时常念想的东西,它是很难在历史舞台上消失殆尽的。
所以,她也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吗?
她是真的喜欢京剧,骨子里喜欢,但接受不了跷功,她无法想象自己的孩子以后吃大苦练跷功。
崔玉:“嗐,等以后你有了女儿,你不让学跷功不就得了?”
唐初夏抿唇没说话。
苏流星翻了个白眼。
“卷!崔玉你没听说过卷吗?各行各业都卷,你别看学京剧的人比流行音乐的少,但内部卷的相当厉害好不好?”
“学校艺术团就是例子,为了进团,有些人凌晨四五点就开始练功,你难道不想进团?想进就只能跟着四五点起来……练跷功也一样,同样是花旦,她会,你不会,你心里不着急?急了就学呗,你踩跷踩两个小时,好,那我就要踩三个小时!”
唐初夏郁闷的就是这个。
“流星说得对,优胜劣汰,你不学,有的是人学,你没有绝招,那你就矮她一截……”
崔玉捂着脑袋:“哎呀,烦死人,咱们学戏的初衷是因为喜欢这门艺术啊,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功利?”
唐初夏不疾不徐道:“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会高强度的要求自己,功利性谈不上,看戏的人出钱,咱们出力,公平交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