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她们自己就在识字上头尝到了甜头,她们的儿子,只要他们想接着读书,她们就会供着读书。

不仅儿子要读书,闺女们也要识字,以后才不会叫人骗了去,这种风气,从她们这传了出去,影响着她们的后代,影响更多的人。

老宅翻修了好几回,乡下的地又够大,房子够多,宝娘他们虽然没有来过这里,但是这里山清水秀,又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交际,倒也自在。

只是宝娘却有她自己的担心,本来她在京城正忙着筹划着闺女的婚事呢,这还没定下来就出了这样的事。

等出了孝了烨娘都十八了,比她当初还大,京城的好儿郎可不会等着她闺女,真是愁死个人。

半夜她睡不着,就在跟官人抱怨这事儿:“早知道当初就早点定下,如今倒好,不上不下。”

姜榆道:“随意定下到时候还要人家等,要是等不了退婚对闺女更不好。你担心什么,大不了跟老师一样,我收几个学生再从中挑一个合适的就是了。”

这可不是假话,如今他们在姜家村住着,有多少广阳府的读书人上赶着要拜他为师。

虽然现在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姜榆还是想让闺女自己点头了才好…

第95章 、扭扭捏捏

江宝娘觉得自家官人说得有道理, 本来他们就打算向下找,若是从有出息的弟子里面找,有了这层关系, 以后烨娘在婆家也能过得更舒心。

就像她一样, 吕氏会对她好, 一个是因为她性子本来就不是那种爱闹腾的, 还有一个就是因为她爹是官人的老师。

她的心一下子落到了肚子里, 京城的郎君没法相看了, 这广阳府的郎君也是很不错的, 且以后女婿也是要进京的, 这样一来和在京城找的再没差什么了。

这事儿急不来, 得多考量一段时间,才能定下来…

这会子,姜家一家是不捉急了,日子过得悠哉悠哉起来。

而京城那边,郑慎本来也不急的,这事儿本来就有些让他难以启齿,这会子烨娘守孝,少说还有三年的时间让他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