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

但是想想学政大人自己就是翰林院出身,好吧,他有可能是说的真心话…这可能就是来自于学神对学霸的王之鄙视。

前县令大人居然自己掏钱建了号舍,难怪他们涧溪县的号舍比之府城的还像模像样,真正的财大气粗,不过想想他们一门至少有两个进士,那才是真正的书香世家。

院试的前十名有资格入府学学习,领着廪生的名额,是秀才鄙视链的顶端了,每年不仅可以免费在府学学习,吃住不要钱,官服还每年给发十两银子的补贴,十两银子很够乡下一大家子嚼用一年了,更不用说每年给童生考试作保赚的钱了。

所以这时候一个家庭若是供出个秀才来真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都直线上升,社会地位也显著提高,如此才有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次他们涧溪县考中秀才的有三个,正是钱衡姜榆还有那洪二郎,只是那洪二郎名次在十名开外,没有获得廪生的资格,不过想来他家有的是关系把他送进府学。

这次涧溪县战绩不俗,以前一回只中一个秀才的情况也有,这次有三个,更何况今年头两名都让他们县给包圆了,可以说是大出风头。

姜柏说什么也要跟着他们一起回荷花镇,废话,他家小老弟考中了秀才!还是第二名,可把他高兴坏了,回荷花镇肯定要摆酒,他怎么能不到场呢,不仅他回去,他娘子还有两个孩子也是要回去的,他们也出来好些日子了,得带着两个小的回去看看长辈。

等到他们一行人回到荷花镇,看见他们的人都跟他们热情地打招呼,那报喜的人自然也会到新秀才家乡报喜的。

所以他们回荷花镇前,荷花镇的人基本都听说了,可真是不得了,他们荷花镇出了两个文曲星,

以后指不定就是官老爷了。

一回到家就有好些个人上门拜访,姜榆每天被二狗子拉着见客,竟然感觉比平时读书的时候还忙。

不过这也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她当上了秀才,在这荷花镇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以后出去,她不再单纯地被人称呼是姜秀才的儿子,而是小姜秀才。

不过没几天,他们一家就回了姜家村,没别的事儿,就是要开祖祠,祭告祖宗,在姜家村摆喜酒。

像小钱家,蒋氏的娘家在县城,她和钱秀才和离了,这喜酒也是可以回县城办的,可是蒋氏那是张罗着在荷花镇办,她家可不差钱,大办特办,叫那老东西后悔死才好。

那钱秀才早些天就听说了自家那个逆子考中秀才的事,要知道当初他自己二十岁考中秀才就已经在荷花镇引起一番轰动,哪里想到这个逆子比他还早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