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

苓娘这才明白大姐为何要做出那等不要脸的事,跟别人生米煮成熟饭把她家脸都丢光了,且那郎君比之原先定下的大姐夫,差得远了。

原来大姐早就预料到爹的打算,苓娘想逃也逃不掉了,本来这个招上门女婿的责任是大姐的,现在倒好,只剩自己了。

这年头,能放下身段做上门女婿的,岂能有什么好货?那吴秀才好歹还顶着秀才的名头,想做他家上门女婿的人倒也不少。

有很多年轻家里穷的郎君,穷不穷的苓娘倒是无所谓,但是哪个小娘子没看过几本话本子,岂能不羡慕那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再说苓娘自小在荷花镇长大,在荷花镇的女眷哪个不捧着她,所以她心气高得很,自觉得自己一个秀才的闺女,起码也要嫁个秀才才行。

可是看看他爹给他找的对象都是些什么人,顶了天了只是认识了几个字,没有那种有文化的人,秀才就更别说了。

这个时期的读书人都是要面子的,娶个有钱的娘子倒也还说得过去,但是一个读书人去做上门女婿,除非那女郎家里富贵滔天,有泼天的富贵等着人去享受,不然哪个读书人愿意放下身段,去受这罪。?

所以这苓娘的愿望想来是落空了,她越发地不满意起来,这个也不要那个也不要,要是大郎还好好的,她这样闹腾,她爹娘一巴掌就直接下去了。

但是眼看着儿子指望不上了,以后他们的下半辈子还要依靠着这个女儿。倒是越发不敢对她用强。

只苓娘挑挑拣拣挑了三四年,方才定下了一个年轻的后生,她心里还是不满意,这个郎君只不过是矮子中找高子,她年纪也大了,没办法,捏着鼻子认下的。

哪里想到定下的那个郎君家里长辈去世,只能守孝三年,于是这婚事又推迟了三年,只等着中秋过后成亲。

今儿佳节,她爹娘方才舍得放她出来和那廖郎君逛街,只是自己在路上说的话,那廖郎君虽然识字但是没多少文艺细胞,接不上话,话不投机半句多,苓娘被气得扔下廖郎君自己到这湖边悲情伤秋。

看到那月亮,不禁念了两句诗,没想到旁边有人应答了,说的正中她心坎,把她刚刚在廖郎君那里受的气都给打散了。

抬头一看,发现竟然是个书生,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到底是个读书人,整个人看起来文质彬彬。

那苓娘心下一狠,自己大姐可以逃出去吴家,自己为何不行,越发愿意搭理这书生来。

那钱秀才见这女郎,二十几岁,却是梳着未出嫁的发式,一个如此有文化的女郎,却还没嫁…

如此钱秀才想到了一个可能,他刚考上秀才那会儿,意气风发,自然去过那等子地方,那里边的小娘子,都爱装嫩,如此,自己倒也算宝刀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