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楷是天生冰感好的选手, 在用刃上炉火纯青, 不用思考就能知道怎么发力才能在冰面上游刃有余, 摩擦力像是比别的选手都小些。
衔接步法中, 两人几乎是全程单足完成的, 换足时从冰面上得到了足够的助力,几乎让人看不出减速的痕迹。
司安恪能轻松跟上天赋型女伴创造的动作,这不是黎楷教给他了什么不能外传的秘法, 而是在冰面上日复一日枯燥训练得到的结果——比起花样滑冰中其他任何技术动作,滑行仿佛是最不需要天赋的。
只要耐得住寂寞,一遍遍苦练,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冰面上的两人随着背景乐中的音阶加速,朴素的后压步将两人的速度带到新高。
看过这套节目的观众都对这个动作印象颇深,黎楷和司安恪还没有进入编排滑动,就已经有观众按捺不住鼓掌了。
有人还借机尖叫了一声试图炒热气氛。
当众人真正见到这个编排滑动时,这才意识到刚才的起哄竟已经是极力克制的结果。
关注冰舞的观众们往往会将一个平衡与美感兼备的托举称为“流动的雕塑”。而此时照搬来描述黎楷和司安恪的编排滑动,是一点也不突兀的。
甚至,大家甚至能通过这个“雕塑”看出它讲的故事。
忽有一阵怪风,在平静的河中推起了一堵浪,相伴而归的两艘渔船闪避不及,意外被扑倒。好在它来得快、去得也快,两艘船重新扬起帆,河面也回归了原本的平静。
弦乐部一齐作响,演奏的是《渔舟唱晚》中最绚丽的旋律。黎楷和司安恪两人用不同的步法进入两人今天最晃眼的动作,由旋转托举和原地托举所组成的一个长托举。
短短几秒时间内,黎楷变换了三个姿态,分别在男伴的肩上、后背和手中。在持续的旋转中改变动作考验的不仅仅是运动员们的能力,还有彼此之间的信任,任何一方的犹豫都会产生大家不愿意在比赛里看到的结果。
紧随其后,整套自由舞中最值钱的动作就要来了——两人在热身中练习过的蛇形接续步。
蛇形步法是几个可供选择的规定接续步中,对体力要求最高的那一项,组成它的三个大型弧线几乎铺满了整个冰场。
如果知道有今天,黎楷在编排时是绝对不会做这样的傻事的。
即便是前面什么都没做,这套蛇形步法认真滑下来也至少是汗涔涔的,更别说前面已经做过好一些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