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国内冰舞编舞肯定没有本事拿出一套想要在奥运会离上台子的节目, 但既然选了有浓重华国风的音乐, 也就导致没有人能全权放心让外聘编舞设计出完全契合的舞蹈。

这就导致了当下这个折中方案的产生:先外聘专家——也就是任祁——和选手一起做一些粗略的设计, 再由妮可团队的编舞将这些动作整合进节目, 最后对进行细致的打磨,把这套独树一帜的节目带上国际舞台。

纵观整个业界,这种成品方式都能称之为新奇。繁杂冗长的计划让黎楷和司安恪不得不在赛季刚结束就开始准备这套新节目。

正式比赛不能用道具, 光这一条就堵住了任祁最擅长的领域。思量再三,几人决定先从托举等动作上手,在每一个门类里都设计出几个动作备选。

给司安恪和黎楷讲解动作不是什么费事儿的活。司安恪本来就是他任祁看好的学生,很多要点都不用说第二遍就能做好,而本来让任祁心里没底的黎楷也出乎意料的有灵气,即便碰上什么行话术语,也只要靠司安恪给她讲一遍一遍就通透了。

黎楷觉得大概唯一让任祁头痛的地方就是体育项目的特殊性。

她在这几天里,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任老师,这个动作违规了。”

持续性违规对任祁的打击之大肉眼可见,黎楷已经发现只要自己打算开口,任祁就会以一种僵硬紧绷的姿势朝她转头。

在地上躺超过五秒不行、托举过肩不行、没有姿势变化不行、超时不行,黎楷非常担心深受条条框框限制的任祁会在这次编舞之后,报复性弄出一些恐怖的东西。

“不行,我们古典舞的托举不行。”几天之后任祁认清形势、放弃幻想,崩溃的表示,“你们这个托举真的不是按马戏团的标准来的吗?”

黎楷:……也不是没有运动员和杂技演员合作。

幸亏任祁作为领军人物,灵活性还是还有的。第二天他就找来了北舞一个专门研究舞蹈托举发展的老师一起来解决问题。

方案暂定是这样的:让黎楷和司安恪在原有托举的基础上,融入古典舞体态中“拧、圆、曲”所表达出的弧线美,尽量让这些动作看起来更符合古典舞的特征。

这话说着简单,但实际上对任祁和黎司都是极大的挑战。

任祁需要从无到有,将其他舞种的动作再创作为古典舞的一部分,符合其身韵以及形、神上的特征。

黎楷和司安恪则作为“第一对吃螃蟹的人”,配合任祁将想象中的姿态付诸实践,连部分动作的发力方式和翻身轴心都做出了相应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