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红楼农家乐 甜饼 1355 字 2022-10-05

“收着吧,他总要参加乡试。到时候,我们也回一份差不多的就行了。”贾茁略看一眼,见没有什么出格的东西,先松了口气,不然太过贵重,必得马上送回去,岂不是凭白惹人的眼。

板儿一想也是,便在红册上记下贾兰的名字,后头备注,八月乡试时,记得回礼。

想一想贾兰比自己也大不了几岁,已经是秀才,在准备乡试,若是取中便是举人老爷,心里不由讪讪,也不知道贾茁会不会嫌他愚笨。

贾茁斜睨他一眼,便知他在想些什么,走到旁边,假意看红册,低声道:“你是你,他是他,再说他从小便什么都不用做,只一心读书习武,文武师傅只要好的,便往府上请,有什么可比的。”

板儿知道自己的心思被看破,半点不恼,只摸着头看着她笑,看贾茁冲他瞪眼睛,才赶紧回了一个“嗯”字。

忙着收礼回礼请客这一大摊子事,板儿收到了元子文的来信。看语气,他和板儿还是十分热络,着重问了板儿县试和府试之事,写信时还不知道结果,却已经提前恭喜板儿,觉得他必能取中。

又说自己不该出来,外头处处不适应,同窗哪里像是同窗,都是饿狼。看他家境殷实,便总找借口让他请客,拿了他的东西不还,借了银子也不还,虽然都是小事,却处处让人憋屈难受。

埋怨一通,才又说道棉花。他派了书童下去走了一遭,说是今天棉花丰收,并无不妥。之所以外头棉花涨价,是因为潮平府多数产棉花的地,都归忠顺亲王所有,他不拿出来,自然市面上的棉花就少。

信里还加了他自己的猜测,单卖棉花大约利润不高,也许想做成成品再卖,所以今年才没有出货。至于什么下雨棉花减产,都是瞒上不瞒下的手段。报了减产,朝廷下了旨意,少收了他们租子,个个都对忠顺亲王感恩戴德。

若不是书童机灵,专找小儿拿了糖果问些闲话,恐怕都打听不到真正的消息。

一封信,洋洋洒洒好几页纸。

板儿投桃报李,将县试府试的心得都写到回信里,供他参详。

板儿和贾茁拿着回信是一起看的,贾茁看完抬头去看板儿,“你信吗?”

当然不是问元子文值不值得信任,他是没理由骗板儿的。问的自然是忠顺亲王,他想干什么?

“这么多的棉花,若是制成成品出来,市面上该有反应才是。金陵是天子脚下,大越货物最集中最能看得出变化之处。”

金陵位于南北交汇之处,四季分明,冬天尤其难过,湿冷阴寒,除非大户人家才会学着北方做地龙,建火炕。一般人家,哪里烧得起,都是靠着炭盆和汤婆子过冬。再差些的人家,就是炭盆也不可得,光靠硬捱。也正因为这样,对棉花和棉布的需求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