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打县令家回来,贾茁便叫青儿停了手里的活,除了给家里人,其他的东西都不必多绣。就是手痒忍不住绣了,也不能拿出去。青儿年纪小,如果板儿真有了功名,等青儿到了年纪门当户对的可就不是农家小子了。
这些事,还是提早注意的好,省得为了几两银子,留一个给以后婆家说嘴的把柄。
果然,几日后王狗儿带着板儿送熏肉给县衙送去,秦大人“恰巧”在家,又“恰巧”听说板儿在学堂念书,爱才心切叫他进书房考较了功课。
刘氏在家等着焦急,不住嘴的问,“怎么还不回来。”
“要我说,呆的时间越长越好呢。”贾茁给刘氏倒了茶,“婶婶坐下歇会儿,时间越久越说明我猜的有谱,说不定县令大人看板儿是可造之材,要收他当个小徒弟呢。”
“你这丫头,就会逗我笑。”小徒弟什么的,当然是玩笑话。刘氏也知道,坐下来喝了一口茶,又忍不住叹道:“是我们当父母的耽误了他,不然还能再早两年。”
这岂不是说因为救贾茁耽误了板儿,就连青儿都听出来了,看了一眼贾茁,看她脸上没有异色这才放心。埋怨的看了娘亲一眼,结果刘氏全无知觉,还在絮叨板儿小时候念书的事。
贾茁冲青儿轻轻摇摇头,还笑了笑,表示自己不在意。
“你们怎么都等在这儿。”院子门没关,王狗儿直接推门进来,看到堂屋里的三个人,一问知道姥姥睡了,娘仨个放心不下,在等他们回来。
“板儿。”贾茁忍不住朝板儿看过去。
只见他笑的露出一口白牙,“正巧遇着秦大人,考较了我一番,说起他当年考试的事,一时高兴忘了时间。”
贾茁一听便心里有数,这等于就是教授经验了,这种经验正是板儿最欠缺的。
板儿急着去将心得写出来,大家这才各自散去。
过完年后吴妍送了帐本过来,“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从金陵过来订货。”这家是世家大族,那家是名门新贵,给谁不给谁真是难为透顶。
吴妍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按顺序来,谁先交了银子谁就先有货,接受预订。她看了看,他们的订单,按贾茁培植的速度,至少要到半年后才能全部交货完毕。而这中间,还源源不断有新的预订进来。
“金陵的有钱人多,这对他们来说可不算什么。”一大盆多罗,也不过二三百两银子,对于那些世家贵族来说,拿来送礼真的不算什么。
“可不是吗?要不是祖父他老人家扛着,我还真是担惊受怕。”吴妍点头,之前他们定价都是一咬牙一跺脚,安慰自己高了可以打折,低了可不好涨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