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茂自然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他自己干了什么也不用多说,当然是有样学样地拿出银子把公学的事情先办起来,至少被查到头上时也有个可以搪塞的说法!
于是刘文茂就在刘家村的祠堂里把公学办了起来,只不过刘文茂还是舍不得到手的银子,便只请了个六十多岁的老生员做先生,按照规定公学里该管学生的两顿饭,他倒是给剩下来了!
农村里活计本来就多,孩子虽然小可也是个帮手,这样的帮手不干活却跑去读书识字,自然是被人视做浪费粮食的行为!
也正是处于这种原因,朱由校才规定公学必须管两顿饭,那些庄户人看在这两顿饭的面子上也会把孩子送到公学里去!
可是刘文茂克扣了这两顿饭,就导致刘家村的村民,根本没人愿意把孩子送进公学!
对于这样的结果刘文茂倒是乐见其成,在他看来公学已经办了,村民不愿意送孩子上学,那就不关他的事情了,即便追究下来,也没法给他定什么罪过!
就在刘文茂乐呵呵的在家里自鸣得意时,他的大儿刘铭川却急匆匆从县里赶了回来!
刘铭川今年四十多岁,年少时中过童生,再往上考就没了结果,刘文茂为了家里能出个官面上的人,这才使银子给刘铭川弄了了县衙里的书办!
这书办说白了就是县衙里的文书小吏,虽然没什么实权,却也能跟县太爷说得上话,刘家村办学的银子之所以落在刘家,就是全凭了刘铭川这个书办的身份!
刘铭川到了家,连水都没喝一口,就火急火燎地找到刘文茂问道:“爹,咱们村里的公学办了吗?”
刘文茂虽然不知道自己大儿子为什么如此遑论,但还是得意地一笑道:“办了!就在祠堂里,还请了老童生王嗣甲做先生,为了请这先生,咱家可是每月出三十斤细面外加半两银子呢!”
刘铭川这才松了口气,不过他又问道:“那村里有多少孩子入学了?”
刘文茂见自己儿子问到了得意之处,便笑着道:“一个都没有,咱们家每个月还能剩十多两银子哩!”
“咋能一个都没有?”刘铭川吓得脸色发白,忍不住跳起来道:“咱们村里怎么说也有三五十应该上学的孩子,怎么会没人来上学?”
刘文茂见自家儿子脸色不对,心知怕是要坏,连忙问道:“老大,我就是没管饭,那些泥腿子自然不会把崽子送来,看你这样子应该是出了事,你先说清楚到底出了什么事,爹再看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