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何为仁(上)

没等卢象升说话,那牛浩却抢先高声道:“前些日子大同大捷,大同镇的官兵献俘于德胜门,这件事朱贤弟应该知道吧!”

朱由校心说:“我当知道,那些俘虏就是给我的,我还花了不少银子呢!”

但嘴上却是道:“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小弟当然知道,难道牛兄与建斗兄的争执与此事有关?”

牛浩点头道:“正是如此,以在下之见,王师平定鞑虏,献俘于御前,本是普天同庆之事,可当今圣上却将那些被俘的蒙古人充作苦役,就有失仁德了。可他卢建斗却说陛下此举并无不妥,鞑虏横行中原,虽然被打败,但也不能就此免罪,没将他们直接砍了,只是服劳役,这是天大的恩德。为此在下才与卢建斗起了争执。”

牛浩说话的声音很大,一番话说完,已经讲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等他话音落下,便有人说道:“这位兄台所言极是,我泱泱华夏,乃是礼仪之邦,怎么能做这种掳人为奴,有违仁德之事?其实我等对此也颇有微词,只是当今圣上乾纲独断,我等就算有什么不满,却也无言路可达圣听啊!”

又有人道:“此话诧异,鞑虏侵我疆土,害我百姓,被我王师所败,不杀他们就是便宜他们了,总不能为了仁德,就此放了他们吧?让他们做些苦役,倒也是个教训,也可以警示鞑虏,不要动不动就到我大明地界胡作非为!”

结果此话一出,立即有人反驳道:“我大明乃是天朝上国,对待那些蛮夷之国,就应该有大胸襟,大气魄,既然鞑虏已经被杀的落花流水,其必畏惧我大明兵锋,此时再以仁德教化之,必定使其心服口服,想必就算放他们回去,他们也不敢再侵我疆土了”

很快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是吐沫横飞,可是这种争论本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凭借一张嘴说服对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朱由校却从双方的争论中,听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对于仁德这件事,很多读书人心里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以至于他们只把给人恩惠当做仁德,却不知道,平白无故的给人好处,只会让人笑话,而得不到任何尊重!

虽然朱由校支持刘一燝弄出了一个普学,但普学在文人中的影响力还是不大,地位也委实不高,即便其中某些观点被人认同,但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如卢象升这种一心扑入普学怀抱中的读书人还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