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叫卫一。”惜樽从容介绍,似乎早就想好了。
我提前在院落里种下的黑麦草也开始萌发,按计划成为了卫一的口粮。
惜樽又将卫一在屋子里悉心照料了一个月,当它退去黄色绒毛、换上第一新羽、住进院门旁为它搭建的鹅窝里时,时间已经进入十二月,天气陡然变得冷冽起来。
游神的时期也即将到来,围绕毋山的这一带的村落信仰珂琉。12月4日在传说中是珂琉的生日,从12月3日晚开始到12月4日早结束这一通宵的游神可以说是珂琉的专场,是他的庆生会。
12月4日之后的一周则是扫墓的日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地域性的信仰、这和扫墓又有什么关系都让我不能理解。
上一次观看游神已是四年前的事情,回想起那时与现在判若两人的自己,是一个看游神时虔诚到连现在的自己都觉得可笑的人。
就如今的情况来说,毕竟都做过带着柴刀去找珂琉要人、在毋山上大放厥词这种事了……我看这游神还是别去了吧。
况且,基于惜樽被珂琉神隐过的可能性,我更是一生都不想让他接触有关珂琉的任何东西。
“想去。”但是当惜樽的眼里闪着期待的光这么说的时候,我还是二话不说地应允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寒风中裹紧了棉服站在市集的原因。
这是在游神的必经之路上临时搭建的小市集,贩卖和游神相关的东西,比如贡香、花灯、还有售卖驱寒汤摊子。
最夸张的还要数面具摊,那是在珂琉的神像上所覆的面具,青色的面具上有皱着眉头的凶恶双眼、咧的巨大的嘴里露出翻飞的獠牙、头上还有两只金色的角。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在迷惑这种面具为什么能卖出去?为什么这样的摊子竟能行而不辍地开十年之久?究竟是怎样的人才会将这种面具带回家?
……又或者我从一开始就想错了。如果从“他摆了十年摊却还没把十年前投资失败的面具卖完”这一角度来思考就会变得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