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意地诉说着无名卧底可能遭遇的凄惨下场, 让没有注意到崔戈维対他不赞同的目光,而是在靠近外侧方便拿取的地方找到了一本吸引他注意的棕色书籍——《雪山怪谈志异》。

“恕我直言,伍德耶先生, 即使是対陌生人,你的态度也太冷漠了, ”大半辈子泡在书籍当中的历史学家不满地说教, 他修剪齐整的胡须因为情绪而杂乱了一部分,“你対同类的感性非常低, 这代表了……”

“Doctor,这是什么?”让打断了崔戈维対他的分析,晃了晃手中的不薄的书籍,“专业的历史学家也会采纳民俗怪谈吗?”

[kp:暗投 ??]

“研究历史并不是片面总结前人发现的部分, 照搬陈词滥调毫无意义,采纳各种未被证伪的资料, 进行系统研究验证,才是老夫的工作……”一谈到跟自己热爱专业相关的部分,崔戈维就将上一秒还在牵挂的事情连人带事一起抛到脑后,令让也好好见识了一番研究学者的无情。

“至于你手上的书……”崔戈维凑近辨认了下让手上拿着的书,“这确实是一本民俗怪谈的集合,但也是対在雪山发生过的怪异事件记载最全的一本,出版地点是跟雪原接壤的中国黄海边的一家出版社,作者是一百年前亲身经历过降温事件的当事人。”

让翻开书:“一百年前的人还能知道现在发生的怪事吗?”

“这也是这本书销量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崔戈维用词严谨,“上面记载的事情时间跨度只有10年,但直到现在所有在雪山发生过怪事都能在书中的怪谈故事当中找到类似的部分。”

[kp:你要读这本书吗?]

[让:?]

[kp:整本书大约280万字,故事或长或短共有139个,以你的阅读速度每小时10万字来计算,读完整本书你至少要花28个小时。]

[让:……你写的?]

[kp:没错。]

[让:280万字?]

[kp:只多不少。]

[让:那我……暂时先不读了。]

[kp:嗯,改主意了随时可以向我请求内容。]

[让:好的。]

这家伙用心到令人害怕的地步了。

让没有立刻阅读这本分量十足的书籍,而是弯曲书页哗啦啦地翻了一下,其中密密麻麻的文字跟时不时划过的黑白插画都令不爱读书的法国人望而却步。

“这本书很厚哇,”让感叹道,“真的有那么神吗,希尔德先生能够给我举几个例子吗?”

好学的年轻人请教知识,崔戈维没有拒绝的理由。

“既然你这么问了老夫就简单地讲几句,”说完了全世界教职人员通用的开场白,拥有北欧血统的历史学家侃侃而谈,“你应该也知道,贝利尔女士是在房间里被冻死的,周围没有冰块或者移动尸体的痕迹,如同被凭空冻死。”

“密斯卡托尼克大学跟侦探社的人说那是某种‘惩罚’,”让耸了耸肩,“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是信的哪门子的‘惩罚’。”

“……老夫建议你将书翻到第48页。”対整本书倒背如流的历史学家轻车熟路,不用看就知道哪一页写着什么故事。

让从善如流地将书翻到崔戈维指定的那一页。

“……余次日梦中惊醒,辰时过半,屋内唯余一人,寻同行者于隔间,唤同行者不醒,遂行进至同行者榻前,无声息,余心大乱,触之冰寒刺骨,观之面结白霜……”

让:……

[让:文言文?!]

[kp:対啊,1920年白话文还没有普遍使用。]

[让:280万字?]

[kp:対啊,你现在改主意要请求全部内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