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总部的时候,大老板没有给予批评,反而宽慰道:“你也该回后方工作了,就在重庆安家,我做主给你张罗。”
蒲郁哭笑不得,“戴主任,我这个年纪了,恐怕只有老头子喜欢。”
民国三十一年十月,重庆的夏意仍未消褪,当地人称之“秋老虎”,秋老虎凶猛,歌乐山的蚊虫亦凶猛。
来往的同事讲英语,“重庆没有四季,只有夏和冬。”
“冬天冷吗?”蒲郁问。
“冷啊。”
“会下雪吗?”
“会下火锅。”
众人相视而笑。
火锅发源于江畔,原是贫民美食,自扁担锅炉进入街市房屋,战时开遍街头巷尾。人们天冷吃,天热更要吃,香料蚝油,重麻重辣。
问当地人为什么常吃,一说排湿。蒲郁觉得他们纯粹爱吃,佐料清油加醋,或加蒜泥,别的不要,要了就不地道。
蒲郁对重口的食物向来敬而远之,可胃口似乎会随经历而改变。
傍晚下山,火锅店老板对这些个常客很熟悉了,招呼他们坐,不一会儿上一锅红汤。里里外外红透,油不浮于表面,当地人不说“地道”说“巴适”。
“郁,你的朋友什么时候来?”深棕鬈发的莱斯利问。
蒲郁看了眼腕表,“电报说今晚,不知多晚,我们不用等她,吃罢。”
先烫毛肚,再烫鸭肠,七上八下。红汤完全开了,咕噜噜冒泡,倒下肉片、鱼段。
透过雾蒙蒙的眼镜片,莱斯利道:“那位美丽女士你的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