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愈发觉得早先那笔抚养费给得不亏了。
丹靠在乔安娜身上看了一阵动画片,不知不觉睡着了。
乔安娜看了看门口,小心地翻过身,把平板电脑拨拉到跟前,退出到主页面,浏览起别的文件和软件。
不出所料,平板电脑的系统登陆的也是纳尔森的账号,大部分软件都有云存档同步。她快速浏览了一下,发现纳尔森录制的视频出现了断层,最新是最近两三天,再往前就到了半个多月前,差不多是纳尔森上次带着丹去找她的时候——大概是电脑被水泡坏得太突然,还没来得及联网备份。
但好在绝大部分资料都没丢,感谢现代科技和全球普及的3g。
乔安娜点开最新的音频听了听,纳尔森简要说了这些天发生的事,并说自己把那些昂贵的私人物品送了几样给有关部门配合调查,剩下的都收了起来,一则避免财物过多引人怀疑,二则需要时可以换成钱应急,三则未来说不定还能当作给丹寻亲的凭据。
思路缜密,滴水不漏,没有愧对这些年多交的学费。
乔安娜又看了几个视频,相比起之前一板一眼、科研气息浓重的影像记录,最近的几个都像是寻常父母为孩子拍摄的生活录像。丹被医生和针头吓得胆颤的泪眼、趴在商场玻璃窗外发出的没见过世面的感慨、吃到奶油冰淇淋时展露出的傻乎乎的笑颜……
因为预算足够,纳尔森换了个更好的摄像机,视频画面不再像之前一样稍微一抖就糊得像自行打了马赛克了。虽然非专业摄影师的拍摄技术依然很直男,总能精准抓拍到丹小朋友最丑的角度和最尴尬的瞬间,但丝毫不影响花豹母亲在亲妈滤镜下看出几分丑萌的可爱来。
乔安娜忍不住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心情舒畅,愉悦得仿佛置身云端。
过了好一会,她才恋恋不舍地结束了回顾。
纳尔森是再合适不过的收养人,这点毋庸置疑,不需要再验证。那她得提前了解一下纳尔森的规划,好安排今后的探班时间,如果纳尔森决定带着丹回到大洋彼岸的家乡去,她也好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乔安娜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点开了电子邮箱,按照时间线浏览历史邮件。
就在几天前,纳尔森给三个常用联系人都写了信,告知他们他打算收养在草原上捡到的男孩。
亲属的态度是包容的理解与支持;女朋友则激烈地反对着,表示纳尔森还没毕业,助学贷款都没还清,她不希望此时再给未来的生活添上一笔负担,更何况养个孩子不只需要钱,还需要无限的时间和精力。
至于那个教授,他没赞同也没反对,只问了一个中立且非常实际的问题:你不打算把他作为实验样本了?那你的毕业论文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