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一打照面,?乔安娜傻了,那只鬣狗也傻了。
他们之间相距不过三十米,对于意外的狭路相逢而言,?这样的距离实在是近得离谱了。
且不说旱季草木枯败,平原上一片平坦开阔,?放眼望去几乎一览无余,就算是在雨季,?多了四处疯长的长草和繁茂的灌木干扰,?这样的情况也基本不会发生。
相比视力,?动物们往往更依赖嗅觉,携带着气味因子的空气无处不在,是比图像更及时靠谱的情报来源。
不仅是防患于未然的食草动物,?掠食者之间也会互相留意气息,?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危险——毕竟,掠食者的身份是相对的,实力差距过大时,原本的掠食者也可能沦为更强者的猎物。
乔安娜曾经觉得其他掠食者到处都是,?正面遭遇不可避免,但捡到了丹、不得已谨小慎微起来后,她才发现,?完全避开是有可能的。
好几次她们一家差点碰上鬣狗,都是名副其实的‘差点’:她在被鬣狗看见之前先发现了它们,?那时候距离还有两三百米,足够她悄悄带着孩子们改道绕开。
因此突然之间在这么近的位置——说得夸张一点,这跟脸对脸撞到一块区别也不大了——看到一只鬣狗,乔安娜有些怀疑豹生。
她怔了有两三秒,本能因为危险炸毛的同时,?思维重新开始运作。
她首先反思了一下自己之前没有发现异常的原因。很简单,她偷摸过来准备找野犬麻烦的时候,选择在目标的下风向潜伏,而这只鬣狗是从她来的方向过来的。也就是说,鬣狗处于她的下风向。
风向是影响嗅觉的很大一个因素,风会把气味吹往下风处,除非风向变化,否则上风处很难闻到下风处的气味。就算把她的嗅觉灵敏度调高两倍,要发现下风来的鬣狗也绝非易事。
想到这,乔安娜觉得不太妙了。
她发现不了鬣狗,鬣狗不该发现不了她,所以……这只鬣狗是故意的!
闻到气味,隐藏自身,趁对方没发现悄悄靠近,这种行为乔安娜一点都不陌生——她准备狩猎时,也是这么静悄悄从下风向靠近猎物的。
她眼神一凛,下意识退了一步,用眼角余光去瞄早先藏身的那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