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页

其他作者给作品命名时,更常以“事件”或者“某个讨喜的人物”为名,而那个“讨喜的人物”一般就是作者自己的带入,也是一个剧本会出现的根源。

就像《大难咒》的命名暗示的是和尚的情劫,那个作者必然把自己带入成了和尚。

《杀死校长》的命名是事件,也是每个人的目的,这里倒是看不出作者把自己带入了谁,但是最可能带入的是“神秘女孩”这样的角色。

而陈先生取的剧本名呢?

《醉暖阁》的命名看似是一个地点,但实际上案发地并非醉暖阁,而是悬壶堂,那这个剧本名称就很蹊跷。我觉得他的意思其实是“醉倒在温柔乡里的人”,也就是死者鲛人。

然后这次的《阴夫》就不用说了,虽然是响应“七月半”征文活动,奔着奖金写的,但总归是用了真感情在写,他还是把自己带入成了英年早逝又被刨出来折腾的槐少爷。

照这么说的话,他写作时的本意肯定不希望新娘真的嫁过来,而是希望新娘和对门家丁双宿双飞。

我记得思思说过,他好像还挺看重“门当户对”这个事儿的,那新娘家和家丁家“门对门”可能是在暗示这个。

最后再看妹妹——我的剧本已经告诉我我不是恶人视角,甚至有点要替天行道的意思——反推过去的话,陈先生的妹妹可能也是个有点“劲劲儿”的小姑娘,甚至如果再深入点,可能还挺会为哥哥着想的。

ok,这样的话,每个人的人设大概是清楚的,那么动机也就出来了——

真正操持这桩“婚事”的是槐老爷,槐夫人不同意,于是想大义灭亲。

新娘就不用说了,因为我出门时没锁门,估计也溜出来了,案发当夜应该也在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