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那水真的是神奇,喷在桑叶上那平时过了中午就发黄的叶子居然绿油油十分新鲜。”

“怪不得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原来知识用得好,居然还能让蚕长得好。”

“之前聂雪同志修机器的时候我就知道她厉害,没想到她不但可以修大机器,还懂养蚕知识,海家屯能有聂雪同志当知青,真是我们的福气。”

聂雪给海家屯普及夏季养蚕知识的第二天,隔壁劳家屯的村支书闻讯也来听了一堂课。

这一听,他就打起了让聂雪去劳家屯普及知识的主意。

救蚕如救火,聂雪明白劳家屯支书的心情。想到兰花镇还有许多村可能正面临夏蚕养殖的困扰,聂雪向项支书提出,派海家屯的优秀知青和村民们晚间休息时间去到各个村为其他村带去科学养蚕知识并给予一定指导。

虽然赶不及印刷整本《科学养蚕技巧》,但夏蚕养殖的技巧方法,聂雪已经给海家屯的知青村民们普及,认字的年轻人们都做好了笔记,听得也格外认真。

聂雪认为只要给他们加强记忆配合笔记,去给其他村普及知识应该不是问题。

等项支书申请好把那本《科学养蚕技巧》全部印刷出来,到时候整个芝省乃至整个江南的农村,大概都可以把养蚕效率提高。

“好好好!聂雪同志的想法很好啊!”

项支书是个为民办实事的村干部,听到聂雪的提议当即拍掌同意。劳家屯的村支书也觉得可行。

当晚,聂雪留下了村里几个优秀的知青以及村民,给他们开了个加强班课堂,又每人抽查问题,确保知识过关后,把给各村送知识的任务分发下去。

第二天,项支书一整个白天都奔波于各个村落给他们带去好消息,所有的村干部对于海家屯的技术支持都表示欢迎与感谢。

兰花镇总共30个村,然而海家屯来学习的知青18人,村里识字能掌握聂雪知识的10人,因为知识普及小队差了一人,聂雪看劳家屯离海家屯近,便打算一人担任两个村的科普员。

“辛苦聂雪同志了!”

项支书听说聂雪愿意一个人承担两个人的责任,心里感动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