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榆原本以为,他会接替小钱,成为从六品的修撰,其实他觉得他可能更适合在翰林院接着写写书。

或者到国子监去当一名夫子,他发现他的技能点可能点在了教书育人上头,从某种程度上,他适合子承父业,教书育人。

只是不巧的是,他大伯江学政,如今在国子监领了祭酒的差事,古往今来,官场上向来忌讳亲戚在同一个部里头,所以除非他大伯退下来,否则他此生去国子监的机会十分渺茫。

对于人情世故,政治风向,他向来不敏感,就怕一个不注意,哪个风浪过来,自己没能趟过去,成了炮灰。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他如今算是升了,再不知好歹说些不中听的话才是真的讨人嫌。

毕竟同期之中,他们三个升得最快。

洪逸也得偿所愿了,他现在只想远离京城这堆烦心事,去地方好好干一番事业。

一心往京城其他处专营的多得是,一心求着外放的少,特别是翰林院的人,若是求着外放,当初大可不必参加朝考进入翰林院。

当初洪逸也是满怀期望,就等着散馆的时候再努力一把,成为一名编修,如今落得只能领了七品知县的差事,黯然离京。

不过他大哥同进士的身份,外放已经三年,每每受到他爹娘和大哥的来信,都让在京城郁郁寡欢的洪逸对外头充满了向往。

他不是不热爱京城的生活,相反他热爱极了,这里有声有色,每天多姿多彩,他的挚友们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