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行人,都是为了两年后的乡试在做准备,对于姜榆来说,帖经和墨义这类题目她不害怕,这些年她背过的书还少吗?
但是乡试自然不可能如童生试那般简单,跨过了这次考试,就是能当官的境界了,怎么能不通实务?怎么能不会写文书呢?
要想写出好策论,怎么能不引经据典,熟知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有了历史框架还不够,你不得根据实际情况,融会贯通?
不懂法律怎么知道策问里的是否合理呢?假如你发现了不合理的地方,就要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对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肚子里没点墨水,怎么写的出来呢。
这些问题,涵盖的范围很广,上到如何吸引人才,治国经济,外交政策,下至农政农桑,政策到地方如果推动等等等等都有涉及,考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所以说为了两年后的乡试,他们得读很多很多的书,除了原本的四书五经这些经典还得接着深挖以外,还得读更多的史书,律法。
要读很多的书,但是每个人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当局者迷,这时候,如果没有一个经验老道的人,来告诉你可以去读哪些书,能解决你的疑问,自己很难找到答案。
毕竟这里没有百度,没有检索系统。
而且就算你好不容易知道了自己的疑问在那些书里有答案,但是你翻遍了书肆里的书籍,也有可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