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铎自然知道自家儿子平时跟隔壁的钱小郎好得只差穿同一条裤子了,住一起也好,自己几个学生若是分开住确实他很难一起都照顾到,他重点当然在他儿子身上,住一块倒也方便,吕氏只道怕三郎平时吃惯了她做的饭,一时吃不惯就不好了,巴巴跟着来了。

一时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县城赶,等到了县城,就有人来迎,正是前年考上秀才的李大郎,他还年轻,家里又不缺银两,自然要接着科考,如今在县学读书。

李大郎一家还住在荷花镇,荷花镇有什么消息他爹自然派了机灵的下人告知他,所以他早早就知道了今天夫子要来县城,一早就在这等着了。

众人好一通打招呼,那李大郎一路送他们去蒋氏的宅子,边跟他们说这次县试的情况。

已经有不少考生陆续到了,县衙周围的客栈入住了不少,这次考试的人数比之去岁,多了一些,重点讲了一些县衙考舍的事情。

李大郎算是前头县令大人建的号舍亲身体验者,姜铎虽然知道号舍新建,到底没有亲身体验过,如今李大郎讲得更加具体,几个准考生陆陆续续问了好些个问题,李大郎都好脾气地答了。

一群人就在蒋氏的宅子里安顿了下来,一时应酬什么的倒也不必考生们出马,只安心准备考试就是。

转眼间,为期五天五场的县试,拉开了帷幕。

第39章 、县试

二月二十天微微亮,?进入号房前有一个院子是专门用来给考生等着唱名用,已经集聚了许多考生,县衙的捕快们也出来维持秩序。

姜榆只心里暗道那吴大郎自采花贼事件之后就没来当值,?不然今儿要是在这遇到他,难免有些倒胃口。

时间一到,那门一开,就有捕快在门口把守,?念到你的名字,?你就得上前,让他核对你的身份信息,?看看你是不是本人,然后进去搜了身,?拿着准考证去领了考卷,?对着号码,找到自己是第几号的号舍,?如此找到就是了。

姜榆的考舍位置不好也不坏,就在一排考舍的中间,?又是新建没几年的,上一任的县令大人也是个实在人,?真材实料地建,?不是为了一时之用的临时考棚,质量杠杠的没有那等子破破烂烂的情况。

等到所有的考生都被唱完名,?进了考舍,?院子的门就锁上了。

姜榆收拾完自己的号舍,?就没把注意力放在别的地方,开始核对她的试卷。

考卷上贴着纸条,上面写了她的姓名和相关信息,?她把字条拿下来,开始核对答题纸和草稿纸的张数,确定没有问题后,就在答题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此,只等着考场的工作人员举牌告知题目。

举牌的人还没来,姜榆才有闲情逸致观察周围的情况。

姜榆所在的这排跟对面那排号舍面对面,抬头还能看见对面考舍的考生,不过不是她认识的人就是了。

对面的考生看起来跟小钱差不多大,想来也是胸有成竹,不急不躁地擦拭了自己的桌椅,说是桌椅,其实就是两块板,只在这小小的号舍里找了两个高度,做了卡位,把两块板卡在不同的高度,坐在矮的那一端,高的就做了桌子。

想来对面的考生不经常做清扫的事,擦拭起桌椅来,显得笨手笨脚,擦着擦着他淡定的脸色出现了一丝龟裂,但是又不可能有人过来帮他,只忍着把桌椅给擦完了。

所幸这号舍一间就那么一小小点,姜榆目测长度都不超过一米五,里头的桌椅也不多大,自然很快就擦完了,不然对面那个仁兄恐怕要抓狂。

那举牌的人,拿着写了题目的牌子,走到了他们这边,那牌子两边都写了考题,方便两边的考生都能看到,姜瑜赶紧记下了题目。

以前也是有直接把题目和考卷一起发下来的,但是每个人进场都要经过排查核对是否本人,这样一来,消耗的时间很多。

卷子拿得早的人,和卷子拿得晚的人差的时间那可不是一时半会儿,所以为了公平起见,现在都是不直接发试题,而是等大家都坐定了才展示考题。

县试考的多为记忆力,如这第一场的正试,主要考的就是帖经,墨义,本来正试最后一题要做一首五言律诗,但是前些年已经废除了,这对姜榆来说是一件好事儿,反正她就没那个艺术细胞,临场发挥写出一首诗来。

帖通俗地讲就是填空题,给出上句或者下句,让考生写出空着的一句,墨义则是给出一句话,解释它是什么意思,这些都是记住了就会,没记住就白抓瞎,考试范围只从四书五经中取。

考试的时候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切不可急急燥燥把墨水给溅到答题纸上,被墨水弄脏的考卷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都是默认作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