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姜老太和姜老头也在家等着家里出嫁的闺女回娘家。像姜老太这种娘家虽然还有人,但多是晚辈。
姜老太自己的爹娘早就不在了的,初二就随性自己爱回不回,姜老太已经多年没回娘家,和娘家那边的关系早就远了,她二哥年纪算个小大人了,留在家里陪着姜老头姜老太迎接回家的姑姑们。
像张氏这种虽然也有两个闺女要回来,但是张氏自己的父母尚且健在,就是张氏初二先回了自己的娘家,闺女们之后再约一天回来就行。
姜榆刚从被窝被掏出来此时还是昏昏欲睡地依偎在她娘怀里,张氏到底是心中苦,想着过几天自己再难这般亲近自家三郎,又怕这一大早晨的露水重,万一三郎路上睡着着凉了生病,就断断续续和他聊天。
姜榆想起几日前逛村子的路上看到的热闹,那天回家之后她就把这事儿拋到脑后,这几天倒也不曾关注过这事儿的后续,索性路上颠簸也睡不着,索性跟她娘瞎侃起来:“娘,前个儿村里那和离的女郎回家之后怎么样了?”
张氏没想到一个奶娃娃还能记得年前发生的事:“还在她娘家住着呢,闻娘的娘苗氏十里八乡地会生孩子,当初闻娘的夫家刘家就是看重了这点才娶了闻娘去,哪里想闻娘嫁进刘家好几年才生了个小女郎,刘家本就对闻娘没带多少嫁妆去多有不满,这几年看她没生下儿子,更是觉得自己当初受了她家的骗,闻娘日子越发不好过,闻娘以前多文静的一个女郎,要不是被欺负狠了,怎会性情大变?”
“那闻娘日后会怎么样呢?”
“不知,多半是再嫁…”
“娘,那我们家跟闻娘家可有什么关系?”
“说起来闻娘和你还是同辈分的,你该叫她一声堂姐,不过他家跟咱家亲戚关系早就远了,她爷爷和你爷爷是堂兄弟哩。”
“那闻娘的娘为何讨厌我?”
“她怎么就讨厌你了?”
“那日闻娘与她娘在她家门口争吵,我去看,闻娘她娘冲我吐口水还翻白眼!”
难道是她当时吃瓜看戏的样子引起了那个欧巴桑的厌恶?不至于叭?周围吃瓜人也没有如此荣幸获得欧巴桑的痰和白眼啊!
自家三郎就是个奶娃娃,过节不过节的肯定是没有…只是,想到苗氏家只比三郎大两岁的小儿子,想想三郎还没没生前,那苗氏没少带着她的小儿子到老宅来,特别是二弟二弟妹回来的时候,跑得可勤快了…
三郎出生以后,苗氏倒也经常来找自己,每次都是夸三郎长得可爱,说自己以后定然是个有福气的,有三郎这么一个儿子。
有人夸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最捧在手心的那个,张氏心里自然高兴…
原以为这个苗氏是个好的,可是一听三郎说苗氏朝他吐口水翻白眼,心里对苗氏的好感度瞬间下降到负值。
姜家村离张家村也就七八里地,架着牛板车不到两刻钟就到了…
张氏是在姜铎十六七岁考中秀才还遥遥无期的时候嫁给姜锋的,那时候姜锋二十出头还没娶上媳妇,可知张家也不是多富贵的人家,现在姜家因为姜铎渐渐改庭换面,而张家还在原地踏步。
小张氏是张氏大哥的二闺女儿,小张氏能嫁进姜家,还是因为有张氏这个亲姑姑在。
娶媳妇的是张氏的亲儿子,就算是姜老太心里不太乐意,觉得张氏吃里扒外整天净帮衬着娘家,索性小张氏为人倒是不像她亲姑姑一样单纯,相反还多有几分精明,姜老太从小张氏身上没挑出多大毛病,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张家住的还是村里最常见的土坯房,张老太统共也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闺女早就嫁人。
幸好她儿子也不多,家里也就三间住的房子,张老太和张老头住正房,两个儿子一家一间房子,再多就住不下了。
但是显然现在他们也面临着即将住不下的问题,两房的孩子们都大了,眼看着不久就要娶妻生子,一房一间屋子,哪里住得开?
姜家眼看着风生水起,张家这边对着从姜家回来的两个外嫁女自然看重,如张氏的大嫂薛氏二嫂董氏都为了迎接她们回来而把自己回娘家的日子后延了,他们一家下了牛板车,就受到了热情的欢迎。
张氏的大嫂也就是小张氏的亲娘薛氏从院门口一看到他们一行人就大声冲着院里道:“爹,娘,小姑子回来了!”
张老头倒不见出来,张老太倒是一听就出来了,扶着张老太出来的是小张氏的大姐浣娘,张老太和姜老太年纪差不多大,都是六十来岁的人,但是张老太看起来比姜老太年纪大多了。
张老太太虽然已经六十好几了还天天跟着儿子们一起下地干活,所以脸庞更沧桑,看起来就是常年劳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