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一尺二的纸张,出了国门却缩水到了一尺,刨去关税,商贩们出国溜达一圈还赚不上个牲口草料钱,谁还愿意不远千里地运送纸张出国去贩卖呢。
承于桦不愧为魏国屈指可数的土豪,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收购了整个京城所有文墨坊积压的绿芙纸,转手运回魏国再一买,坐地赚了两倍。
这一下着实让不少人看得眼红心热,但也只能瞪眼干瞧。毕竟人家家大业大后台大,门路广、路子野。
无论是两国之间的度量单位误差,还是魏国的进口关税,对人家来说,那都不算事儿。
没有这等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人脉,等闲的商贾是很难像承于桦这样赚到钱的。
大约是尝到了甜头,承于桦再此收购绿芙纸时,将收购范围扩大到了京师周围的五个省区,一时间洛阳纸贵,绿芙纸被炒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瞧着人家赚钱,总有人想跟着分一杯羹。
因此有些商家便毛遂自荐地来找承于桦,希望在绿芙纸的买卖里,也插上一脚。
本以为对方不会轻易同意,但不想竟然十分爽快的答应了。
如是一传十十传百,去找承于桦合作的人越来越多,而后者也是来者不拒。
凡是与他合作的商家只需出购买纸张的本钱,至于销售运输则全部由承于桦负责,待纸张卖了后,再由他给这些商家分红。
短短两个月间,整个京城的经济被前所未有的调动了起来,赚得盆满钵满的商家们都一边数钱,一边乐得合不拢嘴。
有些小人得志之辈,赚了钱后,就讥讽承于桦没脑子,把这么赚钱的买卖都分派了出去,标准的人傻钱多。
随着承于桦的生意越做越大,京城及附近省份跟风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不少百姓也将家中的积蓄拿出来投资到承于桦的买卖中。
眼瞧着半个京城的人都在赚钱,有些人便坐不住了。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凤国首富,纪家。
原本纪家人还端着凤国第一大门阀世家的架子气派,不屑于加入这种捣腾纸张的低级买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