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页

挣7亿和第二春 赵安雨 1094 字 2022-10-05

杜莹莹已经猜到了,“那就出去做,或者花钱买,越快越好。”

芬姨忐忑不安,“店里什么时候要?”周周在电话里说,拍摄进入中后期,最多再一个月就杀青了,如果演员离场,剧组撤退,别说一个副导演,制片人也没办法。

杜莹莹看看手表,“两天,最多三天,做出来我直接带到北京。”

现在天冷,糕点高油高糖,不会坏掉的。

“莹莹啊,你要这么多花样,食材几十种,做法不一样,我一个人做不完。”芬姨嗫嚅着,生怕杜莹莹故意找个为难的借口,把生意交给外面的店铺,推掉她的兼职,每月1000块钱就长着翅膀飞了。“我,我找老赵钱哥,他们手比我巧,材料比我多,两天就给你做出来。”

大概是芬姨的旧同事。

杜莹莹想了想,“行啊,您现在就打电话,行就行,不行我出去做。”

这句话一说,芬姨更紧张了,拨通电话结结巴巴半天,才给“老赵”把事情说清楚,另一个人没联系上。

去赵家的路上,芬姨絮絮叨叨,介绍“老赵”的生平:

老赵比她大一岁,祖宗是点心世家的学徒,学到师傅的真功夫,到杭州开间小店。岁月变迁,老赵成了杭州国营食品厂的主厨,做出的糕点花样繁复,远近闻名。

20世纪初,厂子倒闭,数百名员工被遣散,老赵是最好的,被介绍到某餐厅做白案师傅。可惜,他脾气直,被大厨排挤,干不下去,年纪也大了,像芬姨一样断断续续打零工。

“御膳房手艺,伺候过慈禧老佛爷。”芬姨这样形容老赵祖先的师傅,又吹捧老赵:“领导中意,还接待过外宾呢!”

见到老赵本人,杜莹莹一点没看出特别之处:干巴老头儿,个子不高,有点驼背,衣裳半新不旧,比实际年龄沧桑。

赵家比芬姨家大一些,客厅干净而陈旧,卧室关着门,像是有人。

杜莹莹打过招呼,拿着图纸把自己的需求说了,着重强调:古代背景,颜值第一,只有两天时间。

“野路子啊?”老赵背着手,盯着三张图纸,“你这点心是改过的,店里没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