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贵妃性子执拗刚硬,留下一封血书吊死在了李成民寝殿的床榻前,后来李成民睡醒看到脸色青白舌头伸出来死不瞑目的宁贵妃,吓得直接把未央宫推了重建。
暂停回忆,锦梨又从衣袖中掏出一张纸来,对皇后说:“皇后娘娘,本宫近日得了很多方子,活字印刷,古书上所写,可日印千本书籍。”
皇后宁贵妃:?!!
“千……千本?”皇后声音都飘忽不定,眼睛瞪大,盯着盘子下新加的那张纸。
这时候的书籍非常贵,而且大部分都掌握在世家皇族手中,不对外出借流通,知识十分封闭。
而且也没有科举制度,察举制也没有,阶层之间几乎没有人口流动。
不然丽嫔的家族也不会做了百来年商人也依旧是个商人。
少数启蒙书籍才在民间流通,而且书店新书的来源只有手抄一种方式,能写的一手好字的人实在不多,且大多都不缺钱,因此抄书的人工费很高,也就导致了书籍的价格很高。
但这十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对皇室的统治来说弊大于利。
愚民政策暂且不提,就说如今朝中的官员,全部都出自大大小小的世家,相应的这些世家官员抱团,官官相护党派纷争不断,甚至像许氏一般的世家拥有足以对抗皇室统治的力量。
实在太过骇人。
若她是世家中人,自然无比满意如今的现状,但她现在是邺国的长公主,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现状继续下去。
邺国发展需要人才,世家实力盘根错节需要铲除。
为了邺国百年大计,科举制和印刷术必须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印刷术的诞生,说不定会引来他国文人的投奔。
千万不要小看这时候的文人,拿笔杆子的人什么时候都不容小觑,这些人若是联合起来,黑的都能说成白的,有理也说成没理,关键还十分善于煽动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