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是没关上,很久没有看到需要“品读”的文字,一时还有点新奇。他一路不停歇地念到博士,又兢兢业业地投了那么多篇论文,早就对基本文字失去了最基本的鉴赏力。
不,应该这么说,“鉴赏力”这种东西他还没拥有过,就已经要永远地失去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对大自然的四季流转和每天的阴晴圆缺失去了感知力。这些都不被纳入他的研究范围内,当然用不着仔细观察。
他凝神回来,又看向书中。林冲朝酒保要了几瓶酒喝醉了,“闷上心来”【注1】,他想到自己在京城做教头快活的日子,又想到自己就因为高俅父子沦落到此时“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的境地里【注2】,接着趁着酒意写下一首诗。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这句话看的时候不觉有他,此时此刻却刺痛了宁乐的眼睛。
他却有什么悲惨的身世呢?只不过功名还真像随风飘过的蓬草。这一辈子太短,宁乐甚至来不及对他父母说上一句“再见。”
闭上眼睛之前,他眼前又浮现出《斯通纳》中的一段话。是小说开篇的一段话。
那时他刚读博士,正是意气风发,老师却让他们全班读这本书。
老师说:“你们都是精英,尤其是极个别同学,更是精英中的翘楚。以后很大程度上都要走上搞学术做科研的路子。老师希望你们能明白,你们早晚会遇到挫折,失败有时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宁乐向来对文学书不感冒,但是老师说了他也就趁课间十几分钟翻了翻,明白了大体情节就再也没在意过。当时其实也没有太多感想,就觉得斯通纳还挺可怜的。
以一种高高在上、漫不经心的态度。
那当然了,那时候的他春风得意,只要他愿意,整个世界都能是他们的。怎么会在意这个处处失败、处处碰壁的可怜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