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焕儿不必紧张,朕只是想看看你最近学习如何,不会为难你的。”皇帝嘴角微弯,愉悦地道。
对于李景焕的反应和表现,他还是很满意的,毕竟一个十岁的孩子在自己面前还能保持这样的镇定已经很不容易了,很好,有储君的风范。
“父皇!”一旁被无视的大皇子忍不住开口刷了一下存在感。
每次只要有这个小太子在,父皇就永远看不到别的儿子,满心满眼都只有这个小太子,他有什么好的,我哪儿点比他差?
“熔儿有事?”皇帝疑惑地看向大皇子。
“父皇,儿臣近日读书也颇有些心得,想要说与父皇听,可是父皇眼里只有二弟,都看不到儿臣。”大皇子既委屈又有些不服气地道。
“这个……”皇帝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对于别的皇子的关心太少了,“那熔儿有什么想和父皇说的,现在就说说吧,父皇听着呢。”
大皇子自得地道:“父皇,儿臣近日读了《资治通鉴》,看到周天子同承认了韩、赵、魏三个国家为诸侯国,使得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晋变得合法起来,司马光认为这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此为首篇,开宗明义,儿臣深以为然,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的天子没有做好表率,下面的臣子自然乱来,这就叫事必有至,理有固然。”
李景焕听了大皇子的这一番见解,只觉得鞭辟入里,他记得前世的一位伟人在读《资治通鉴》时也发表过同样的评论,而大皇子现在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能有这样一番理解实属不易。
可是,奇怪的是,听完大皇子的言论,皇帝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完全没有一个父亲看到自己儿子有深刻思想的欢欣,反而颇为严厉地道:“大皇子喜欢读书是好事,不过,日后还是不要看《资治通鉴》这样的书了,若真想了解历史,就多看看《史记》吧。”
大皇子不明所以,不知道为什么父皇对自己精心准备的答案为何没有一点欣赏赞美,反而让自己不要再看《资治通鉴》了呢?
不过,他还是恭敬道:“儿臣知道了。”
李景焕开始也很奇怪,但是听到皇帝让大皇子读《史记》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些什么,然后被自己的想法吓出了一身冷汗。
《资治通鉴》自古以来都是默认的帝王之书,是历代皇帝用来学习帝王之术的标准教材,可是如今大皇子作为一介臣子,却开始读这本书,还似乎很有些想法,这怎么能不让皇帝警惕。
皇帝又看了看一旁的李景焕,“焕儿,你呢?近日读书可有什么心得!”
李景焕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听到皇帝的问话,赶忙抬起头,规矩地道:“儿臣前些日子落下了不少功课,所以近日一直在补之前落下的课程,无暇读别的书了,请父皇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