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说一群大老爷们做了一天的工,身上的汗味夹杂在脚臭味,很难让人入眠。
不过日子再难,这些男人也不愿意回来,他们需要挣钱,老人妻子孩子都等着这么一份微薄的收入来源。
因此赵家村住的人家并不多,剩下的都是老人或者是小孩。
张氏的丈夫从前都在集市上做过工,赵茕的爹身体不好,卸货跟扛米袋是累人的活,做了一段时日便身体每况愈下。
张氏心疼丈夫,把他从做工的地方接回来,而后没有多久,丈夫就撒手人寰。
所以她才卯足了劲,要把赵茕送到学堂读书,就是盼望着他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可以不在别人手底下讨生活。
将来能封侯拜相,甚至迎娶大户人家的小姐,他们一家也能过上好日子,也能在赵家村里抬起头来。
残阳如血,周围的彩霞在天上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橙红色的天空煞是好看。
赵茕提着食盒,身后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延林县城离赵家村虽说不远,但仅靠脚程终归是快不了的。
村里路小石子多,大多尖锐,踩在上面非常硌脚,好在赵茕自小在村子里走,再疼也是习惯了的。
他走得快,没一会就走到家里。
赵茕家有三个屋子,东屋原是张氏跟丈夫住的主屋,自从赵茕岁数大了以后,她便把最好的东屋给了他,自己则去了西屋住。
剩的最后一个则是个放杂物的小屋子。
屋前还有个院子,院子外扎了篱笆,张氏在里面跟着季节种着相应的蔬菜,另一边则是几个鸡笼,本是待在鸡笼里的几只母鸡被张氏放了出来。
她手里拿着麦麸撒在了地上,母鸡们争先恐后地跑了过来,谁也不肯让谁,大家都想吃。
张氏不过三十八岁,脸上却有了岁月的痕迹,再加上平时活做得多,看着像是四五十岁的人。
“娘,我来吧。”赵茕想接过张氏手里的小碗,手就要碰到碗的一瞬间,却被张氏轻巧地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