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的未来, 不能只依仗在系统身上。
这系统来的快, 或许也有一天会走的匆忙。
蓝星的“核心”如果只是那些玩家, 以及各个国家安排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局限太大了 。
一旦他们离开,或者是系统消失,“蓝星”就会在一次成为“废星”。
只有“蓝星”上的真正“居民”越来越多,这些居民也能成为真的“净化者”,一起守护,建设蓝星,那才能够长久,才能让人放心。
“你有想法了吗?”
转移到正事儿,还是生命攸关,真正“蓝星”未来发展的大事儿,耿可也变得格外认真了起来,“我想招一批成年人,但必须身世清白,有一技之长的。”
“另外就是青少年和小孩。”
“不管会什么都可以,我不要求他们能创造多大的价值,不要求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净化者。”但是,耿可要确定这些人三观没问题。
环境塑造人。
有人说,太有钱和太没钱的都不适合当律师。
有人从另一方面来理解,太有钱可能会太任性,太没钱的可能会偏激。
过于极端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普通碳基人无法成为一名净化者,就会始终处于生态链的最底层。
当然,不是耿可偏激,不是耿可有偏见。
有数据证明,幼年与青少年期生活太大落差,又或者受到太多磋磨的人,有过于天才的,也有过分努力的,但同时过分偏激的概率也是比较大。
这种过于偏激的人,不管是面对普通玩家,还是面对自己,又或者对于自己这个刚刚发芽的小幼苗“地球”来说,都不是个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