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智上说,三房确实需要有个男丁承继香火支应门户;而从感情上,原本她跟关氏和小婵母女三人相依为命,却凭空多了个没有亲缘关系的弟弟。
如果这个弟弟心性良善也好,倘或是奸恶之人,她们三个女流未必能压服得住。
赵氏也得知此事,特意将杨妧唤了过去,笑道:“家里多了个弟弟,你听说了吧?这下可好了,三房有后,也能堂堂正正站起来自立门户了……前几天,你二伯母给我写信,你二伯父年底也要换任,有可能调到江浙一带,三五年回不来。这些年,咱们三房聚少离多,很难凑到一起,倒不如把家分了,免得日后说不清楚。”
“分家?”杨妧一愣,印象里二伯母柳氏长着副圆脸,待人挺亲和的。
平白无故地为何要分家?
赵氏亲自给杨妧倒盅茶,细细解释,“你二伯父从考中进士放了官,这十几年一直在外头,自己挣了自己穿用,跟分家没什么差别,只不过是分了家利索,没那么多牵牵绊绊的。我也觉得是这个理儿,不说别的,就济南府府衙的几位,都只带着媳妇孩子,也有带老娘的,没一个带着弟媳妇和侄女儿到处赴任的,传出去于你大伯父的官声也不好听。”
杨妧冷笑。
赵氏老早就想将三房甩开,始终没能成功,这次三房有了嗣子,赵氏又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
说不定,二伯母柳氏就是她鼓动的。
杨妧淡然地喝两口茶,问道:“分不分家,我说了不算,大伯母您说了也不算,最终还是得看祖母和大伯父的意思吧?”
赵氏皮笑肉不笑地说:“是啊,所以我才找你商量,只要你们三房愿意分,你伯父也不会强拦着对不对?家里的情况我给你透个底儿,老家有座祖屋和二十亩地,这是祖产,肯定在大房名下,除了这个,再只有你祖母手里攥着点儿银钱,可那是她的嫁妆,她愿意给谁就给谁,咱们管不着。至于你大伯父的俸禄,你想想,这么一大家子人吃穿嚼用,还有读书上学的,根本一文钱都剩不下。”
杨妧垂了眸。
家里并不像赵氏说的这么恓惶,但所有的花费大都出自杨溥的俸禄及外快却是不假。
赵氏又道:“你要能劝服你娘同意分家,我可以给你五百两银子。有了这些银子,你们四口人吃穿十几年富富裕裕的,等你弟弟长大成人,就更不用愁了……四丫头,你一向聪明,能当你娘半个家,回去好生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