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页

现在好了,皇上又派李明定来了,且不说明年的春耕能不能如期进行,至少,自己多了个顶缸的人了。

当然了,这是最坏的打算了。既然来了帮手,那就尽量做好,事情做好,自己也得名得利不是。

于是,高应鹏对李明定的要求各谓是有求必应,要求所有属僚必须全力支持李明定。

这样好的做事氛围,使得明定顺利的将自己在江城那套推行了下去,当然也是征求过高应鹏的意见,做了些适合蔡州方面的改动。

蔡州民众对于先行借贷,粮收后再还之事还是心有疑虑的,毕竟听多了太多的高利贷弄得家破人亡之事的。

于是,明定,让人立即大肆宣扬他在江城的功绩。

接着,又发公告,前三名先行去到里正处登记借贷粮种工具的,可马上领到农具,且明年粮种农具之钱都不用还了。另对第一个登记的人,再行奖励纹银二两。

竟有如此好事?反正也不需要什么,只是登记一下而,于是,还真有那胆大之人去了。还真领到农具,并得到了赏赐了。

于是,这次赈灾主理之人李侍郎的事迹也流传开来了,原来,这真是个青天一样的人物啊,在江城都已经声名赫赫了。

民众总是从众,也是喜崇拜的。

这样一个一心为民的大人物,又是朝廷钦派来的,想来是错不了的。你看,前面的人不都得到赏赐了么。

反正就记个名而已,又不少块肉。而且,万一不去记名,明年粮种来了,却不给自家了,可怎生是好呢。遂,蔡州之人可谓是蜂拥而至的去里正处登记了。

事情进展很顺利,明定很快汇总到了蔡州所需,命人快马加鞭送往江城。

明定在蔡州热火朝天的赈灾着。朝中,现在对户部尚书的争夺却已达到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