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迟音扯扯嘴角,往集训队里走去。看不出来你还会幽默呢。
姜一然抬步跟上,声音里带点笑意告诉她:“听说今年集训的考题形式变化很大。”
程迟音应了声,瞥了眼他:“对你来讲难道不是变化再大也不在话下。”
姜一然认真点头,十分自信:“嗯。”
集训中心在京华大学的中关新园,完成签到后,工作人员给他俩发放了集训时间安排表和住宿房卡。
看看时间安排表,前三天是老师授课培训,后两天是考试,最后一天宣布人选。时间安排挺宽松,前三天的授课时间每天只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随便学生安排。
只不过程迟音需要上两门,一天八个小时的授课。
姜一然似乎经常过来京华大学,带着程迟音熟门熟路走到住宿区。
程迟音刷开房门,发现住宿的地方还挺好,一个人一个标间,有吃有喝有wifi,卫生间热水器空调都有,还有台看上去配置不错的电脑。
桌子上摆着几本主题为各领域最新技术的校刊杂志,程迟音见难得有机会看到这种内部杂志,放下东西后坐在桌前看起来。
第二天开始正式授课。
上午是全部五门学科、三百位集训队队员的联合授课,具体学科知识没涉及,着重讲述学科间的联系和未来发展蓝图。
下午是数学授课,io的竞赛范围包含代数、几何、数论、组合数学和概率论等,每个领域都安排了专门的老师过来讲解。时间有限,老师们只讲概念而不涉及到具体题目,力图开阔学生们的思路。
到了晚上是物理,竞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已经不是高中物理知识可以应付的程度,在场的六十位物理集训队成员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可以超过不少本科生。
请来的老师是京华大学的知名老教授乔志儒,了解这些学生的知识面,因此也是侧重于梳理性和启发性教学。
他用四个小时的时间详细梳理了一遍力学:“……牛顿为后人留下经典力学和微积分这两座大山,后来拉格朗日把微积分之上的变分法引入动力学就成了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更进一步扔掉力的概念,用最小作用量引入哈密顿正则方程。”
“这就是咱们到了本科后物理系要学的第一门课,理论力学。以后不管你们是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还是流体力学飞行力学等等,都要以理论力学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