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他以时间为名 殷寻 1580 字 2022-10-05

肖也叹了声,“看得我都想敦煌了。”

江执瞥了他一眼,矫情。

肖也矫情,盛棠在台上可不矫情,站上台的那一刻起,她就没再嘻嘻哈哈,手持着扩音喇叭,不远处架了个摄影机,司邵亲自操刀,程溱站在司邵旁边举着手机,也不知道是在录呢还是……

“我去,大手笔啊,现场直播!”肖也看了一眼投票页面,有能放直播平台的链接,点进去就能看见现场情况。技术可以啊,这些鬼才们。

台下也有不少同学拿着手机录,还有喊她名字的。

盛棠说话了,第一句就铿锵有力的。

“我知道台下也有在留言区骂战的同学,今天我说完了,有不同意见的欢迎探讨,但是人事不分张口骂人的我也不惯着,还是那句话,我们是秉承学术精神来投票的,想主动找骂的最好掂量掂量再发言!”

下面一阵欢呼声。

肖也直接在手机上就能看,笑说,“很少见棠棠这么一本正经过啊。”

“你小点声。”江执一脸嫌弃,“看手机的话离我远点。”

什么毛病这是?

肖也干脆手机一退,揣回兜,跟江执一起往台上看。

接下来的时间里,盛棠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演讲,虽说时间不长,可句句带着力量。

“先奉劝那些在网上骂人的,少在我面前拽得二五八万似的,想装13先摆好ose!了解壁画文化吗?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修复师吗?不了解的,或者看轻这份职业的,我请你们迈开尊腿去好好了解一下!不用多,去敦煌就行。看到我身后的飞天,大家就能想到敦煌文化,这两年我在敦煌做临摹,现在我就跟大家说说敦煌。敦煌只是个地名吗?不是,敦煌是一种信仰,这份信仰藏在一望无际的戈壁里,传承在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中,时间在敦煌像是有概念,因为皇家贵族、古时商队不再;但时间在敦煌又像是没概念,因为直到现在我们还能感受到敦煌文明,在美食、在戏文,更在三危山下的石窟里。文物的历史价值之所以能保留下来,靠的就是一代代修复师的手艺,他们付出全部的精力甚至搭上一辈子的时间来修复它们、保持它们最原本的模样。就像我认识的修复师,他们有的是老师傅带出来的,有的是半路转行的,跟着老师傅下来的基本功扎实,半路转行的推陈出新,他们各有各的脾气和喜好,各有各的想法和坚持,但进了石窟、面对壁画的时候他们就是外科医生,静下心,耐得住性子跟时间竞争,有多少的从青葱岁月熬到苍苍白发的修复师,就有多少的修旧如旧万里瑰丽的壁画。”

说到这儿,盛棠清了清嗓子,程溱这个场外助理做得十分到位,箭步窜前递了水,顺带的拧开了瓶盖。盛棠这一番壮词说得口干舌燥,一口气喝下大半瓶水去。